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作者: 虞云国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ISBN: 9787208153318

作者简介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 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 近年文史随笔编为《敬畏历史》《放言有忌》《从陈桥到厓山》《水浒乱弹》《书砦梁山泊》《三声楼读记》等。

内容简介

李皇后出身将家。绍兴十五年(1145)一天, 她的父亲李道见有一只黑凤停息在军营前的大石上 ,心里感到奇怪。回家后,知道女儿就在这天出世 ,这才想起有凤来仪的吉兆,便以凤娘作为二女儿 的名字。十几年后,李道出戍湖北,听说道士皇甫 坦善于相人,便在府第招待他,让几个女儿逐个出 来拜见。见到李凤娘,皇甫坦惊惶得不敢受拜,说 :“这女孩将为天下母,我怎敢受她拜?”旁观者 都以为他胡说八道,李道却联想到黑凤栖石的征兆 ,心中暗喜。 皇甫坦的风鉴之术,连宋高宗都十分相信,允 许他进宫谒见。大约在绍兴三十二年,皇甫坦出山 入宫,高宗问他何事而来,他说:“做媒来。我为 陛下寻得个好孙媳妇。”接着把李凤娘出生故事搬 说了一通。李凤娘应召候选。同时入宫待选的还有 皇太子妃钱氏之妹,其父便是两知临安府的钱端礼 。宫禁内外之人都看好钱氏之妹,但高宗还是笃信 皇甫坦的相术,为恭王聘了李凤娘。 李凤娘虽长就天姿,却生性妒悍。乾道七年 (1171)恭王立为皇太子,她也成了皇太子妃,性 格越发骄横悍狠了。太子入居东宫,左右侍奉的宫 女人数自然不能与恭王府同日而语。李凤娘受不了 ,经常在德寿宫与孝宗夫妇面前诉说太子左右的东 长西短。高宗老大不高兴,与皇后吴氏谈话时后悔 道:“毕竟武将之后。我被皇甫坦误了!”孝宗也 好几次训斥她:“你应该学太上皇后的后妃之德。 如再只管与太子争吵,我宁可废掉你!” 孝宗只想镇慑住她,并不打算真废皇太子妃。 李凤娘却又气又怕,认为这是太上皇后吴氏在挑唆 。册立为皇后以后,李凤娘更肆无忌惮、目中无人 了。孝宗和谢皇后对太上皇帝高宗与太上皇后吴氏 非常孝顺恭敬,相形之下,李氏却十分傲慢无礼, 有时甚至乘着肩舆一直到重华宫内殿才停下。有一 次,谢氏在谈话时提到这类事情,李凤娘竟恼羞成 怒道:“我是官家的结发夫妻!”言外之意讥讽谢 氏由嫔妃册为中宫的。在场的太上皇孝宗听到这种 挑衅性回答,与太上皇后谢氏都怒不可遏。他事后 想起内禅前夕黄洽的忠告,真的萌生了废黜李凤娘 的念头。他把自己信得过的故相老臣史浩召入重华 宫,私下与他谈起自己的打算。史浩坚决以为不可 行。或许认识到废后会引起政局风波,这事终于作 罢。但李皇后对孝宗和太上皇后谢氏的怨怼却越积 越深。 光宗即位不久,就心脏不好。太上皇既担忧又 关心,从民间搞到了秘方,合了一大丸,据说服了 心病即可痊愈,准备派人送去,又恐李皇后截留, 便打算光宗每月四朝来问安时面交给他。大内宦官 原就企图制造三宫摩擦,好让皇帝无暇萌生“尽诛 此曹”的念头,便对李皇后说:“太上合了一大丸 药,只等官家过宫便赐药给他。万一有意外,可怎 暗弱的君上,酷烈的党禁,轻率的战争,专擅的政治,污浊的吏风 患有精神疾病的皇帝如何能君临天下,他又该如何谢幕? 一代权相韩侂胄,为何要罢官朱熹,平反岳飞? 原本富有批判精神的理学如何在愈演愈烈的思想整肃中争得正统,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如果把宋光宗、宋宁宗的统治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去审视的话,展现的全景则是:一方面蒙古铁骑无往不胜的西征和南侵,西辽、花剌子模的覆灭和西夏、金朝、高丽的乞和,而另一方面却是南宋完全缺乏现实的危机感。后人读史至此,不能不为南宋方面扼腕和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