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8.99
折扣购买: 南京十年(1927-1937)
ISBN: 9787523410486
王一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曾获江苏省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南京西奈半岛 如今沿中山北路一路向 西去中山码头,途中须穿过 城门挹江门。城门内侧马路 南边有个公园,主体是一座 被称作“八字山”的山丘,除 了附近居民早晚散步健身外 ,南京人多半想不起向外地 人推荐去那里游览。可就是 这座小山,史上却并非籍籍 无名。它海拔虽然仅有四十 几米,却因所处位置既为大 江屏障,视线近处一无遮挡 ,足够四下眺望,故名“四 望山”。而山石的形状与颜 色,以及所构成的山势,给 人独特的印象。南京被称作 “石城”,也与四望山的岩石 有关。 原先挹江门处并无城门 ,来去下关江边码头,都从 码头东北方向的城门仪凤门 进出南京城。后来百姓为图 方便,自行在下关码头正东 方向的城墙根掏掘了一个门 洞。随着民国初年滓浦铁路 通车,下关码头上下客流增 加,官方便于1914年在此 开建单孔城门,取名“海陵 门”,并修筑了自城门至码 头的道路。显然当时的人们 并无爱惜城山的意识,而只 知靠山吃山,乐得修路的土 石可以就近取自四望山。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的第 二年,南京市教育局就向市 政府提出,说各个城门的名 称,不是含有封建思想,就 是涉及神怪等荒谬之说,与 现代潮流颇不适合,应该改 掉。其中最可笑的是丰润门 改名的理由,说丰润门是在 直隶(今河北省)丰润县人 张人骏任两江总督期间,清 朝官吏为阿谀张人骏而取此 名,同时却又建议改为“中 正门”,“以纪念蒋总司令领 导革命努力北伐之功”。好 在最终国民政府未予采纳, 而将“丰润门”改为“玄武门” ,又将“海陵门”改为“挹江 门”。 “海陵门”之名取自韩国 钧执政江苏时期,因韩原籍 江苏泰州,泰州古称海陵县 。“挹江门”是诸城门名字中 改得最为贴切又富意味的一 个,道出该城门与长江咫尺 之近,仿佛听得见吟唱:“ 掬长江之水兮,濯我缨濯我 足。” 在挹江门成为来去下关 码头出入城的首选之后,无 意之中,又把四望山的名字 给改了。四望山位置显眼, 注重口号与宣传的国民政府 自然要加以利用。1928年4 月19日,国民政府下令提倡 传统道德,把孙中山主张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八个字作为社会行为规范, 后来便在四望山面向大道的 北坡,用石块砌成八个相连 的拱形,又用石片将这八个 大字分别嵌入,十分醒目。 长此以往,每遇人问路 ,当地人多会指称八字山, 以其为地标,而四望山之名 渐渐被人淡忘。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之初,山上的八个 字改作“发展生产、繁荣经 济”,“文革”中又改为领袖 人物的八字警句“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内容一 变再变,而八字之数一贯, “八字山”始由俗称而终于固 化。 或许是因为“四望山”在 南京人的口音中念起来有些 含混,乍一听还以为叫“双 山”,不够清亮。在它被“八 字山”取代之前,竟然先有 一个俗称叫“美孚山”。 在四望山一带,聚集了 在此居住的外国贸易公司和 船运公司职员,四望山上建 有美孚洋行职员住所,美孚 山因此得名。美孚公司不仅 占山为“美”,还占街为“美” 。在挹江门外的宝善街以北 ,有一片荒草滩被美孚洋行 利用,渐成街道后即称“美 孚街”。美孚山与美孚街最 先都是洋人指称,继而被百 姓接受,之后多年,约定俗 成而几乎成为正式地名,甚 至连门牌号都有了。 比如在国民政府工商部 劳工司20世纪20年代末期 编的《各地工会调查报告》 里,南京市纽扣业工会的地 址就写着“美孚街”。1932年 秋,原先一直自行发电的美 孚山美孚公司职员住宅,向 下关电厂申请改由电厂供电 。该厂在厂刊《首都电厂月 刊》的“要闻”报道中,即称 “美孚山”云云。1934年元月 ,下关扬子饭店失火,《中 央日报》在报道中点出扬子 饭店的地址为“美孚街三四 五号”。 也就在这一年,市工务 局收到民族意识强烈的市民 来信,说美孚山与美孚街的 名称均系外商命名我国地名 ,殊不适宜。市工务局觉得 说得有道理,于是向市政府 呈一报告,请求改回“四望 山”,同时将“美孚街”的名 称取消,沿用其南端宝善街 的名称,随即得到市长石瑛 的批准。 可是习惯的力量超出人 们的想象,直到1938年初 ,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在掩埋 死于日军刀枪下的中国军民 人数的报告中,对发现尸体 的地点,还在称“美孚街”呢 。 我的一位生活在镇江的 伯父是基督徒,早年曾于美 国教会在当地创办的润州中 学就读,受他美国传教士校 长赛兆祥的影响很深。我的 父母在南京开有缎号。南京 的织缎业虽然史上曾有远胜 苏杭的黄金岁月,纪晓岚的 《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一 句说“金陵新出贡缎物美而 价昂”,但经洪杨之役,机 户大量流离,缎业日中而昃 。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