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84
折扣购买: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ISBN: 9787515808734
谢寒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研修班特聘教授,被誉为“中国最有使命感的学者”之一,研究专长为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等。至今出版了10部专著以及心灵、国学类畅销书50多部。 徐兵智,中国思维战略首席专家,于人生成功学及人生规划课程研究颇有建树。讲授的主要课程有“国学大智慧”系列、“心理大师讲坛”系列等,这些课程在各院校的MBA、EMBA、DBA项目培训中备受欢迎。
1.完美是“乌托邦式的假想” 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促进古往 今来许多人不断进步的源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 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 能被文明的铁臂推送向前。 完美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 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因而 ,完美主义者势必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要知道,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但完美 主义者却具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他们将这股精力 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面,努力去 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并对此乐此不疲。可在工 作过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 多,最后,追求完美的冲动只会让他们感到挫败。 由于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的事物不能置之不理 ”的习惯,所以他们往往会轻率地订下计划,并且义 无反顾地去执行。但是,隔不了多久,或者当他们的 计划就要完成时,他们又会产生疲倦和事不关己的感 觉,这种感觉周而复始,使他们整天生活在挫折、失 败、碌碌无为和忿怒的心情之中而无法自拔。 完美主义者的求好心态使他们对所制订的计划、 所做的事情都有早日完成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在现实 的严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兑现,这又会使完美主义者发 怒和激动。他们害怕旁人因这种怒形于色的表情而讨 厌他们,于是极力压制这种感情,改变这种感情,愤 怒就会郁集在他们心中。他们不愿抱怨他人,于是就 转而怨恨自己任人不贤或者择友不善,使自己陷入深 深的自卑和沮丧之中。有时,他们也察觉到自己订的 标准过高,但他们却不愿意修正。 完美主义者心中有一个不灭的目标——追求完美 。这个意念索绕在他们的心头,促使他们一生都朝此 目标奋斗不息。他们追求确定、精确的“完美”,并 且非常仔细地注意每一事物的细微之处,有时甚至达 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受这种态度的影响,他们在处 世时常常显得十分严谨。他们自认为自己与别人有十 分的不同——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至少大致看来是完 美的,自己的人格也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完美主义 者对其他人对自己的评语(尤其是无能的评语)十分 敏感。 完美主义者对什么都看不顺眼,他们觉得有必要 让别人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因而在行为上每每伴有好 为人师的倾向。完美主义者认为追求完美应该是一个 人的起码人格,于是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别人该 如何行事,而这些婆婆妈妈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在别人 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让别人感到厌烦和无法忍受。 固执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完美主义者看问 题通常只有好坏两面,因此有走极端的倾向。一旦他 们认定了一个事实或者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就会对其 他相反的意见变得相当神经质。对待别人意见的态度 源于他们内心深处那股叛逆的蠢动,以及对自己本性 不大驯服的恐惧。他们希望自己正直、善良、诚实, 然而固执的本性却拉着他们率性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他们受挫、受批驳时,他们会怀恨在心,虽然表 面上看来仍是一团和气,毫无记恨的迹象。 由于追求完美的天性,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相当挑 剔,对别人也非常苛刻。在谈话中或会议上,发问最 多的肯定是他们,因为他们对别人和自己总是有太多 的质疑。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争强好胜的,也是不可 理解的。吹毛求疵的心态使他们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 时候总是不能始终如一。在他们看来,任何人离他们 的“最完美标准”都相去甚远。 由于标准过高,在其他人眼中,完美主义者的行 为有些过于夸张和没有必要,他们也因此失去了周围 人的认同。而别人的无法忍受或不以为然又使他们经 常感到困窘不安,有些计划和工作在没有开始之前就 搁浅了,最后不可避免地走上拖延之路。 事实上,完美主义不仅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还 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都会 受到损害。 一位考试一直得第一的优秀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 了第二,他为此而懊悔不已,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失 败,于是成天忧虑,觉得自己以后会越来越不如别人 ,整天精神恍惚,夜里失眠,以至于茶饭不思,身体 也每况愈下。这都是由于他过分地苛求自己,对成绩 的要求过于完美造成的。 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主义者感到孤独,因为 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 到影响。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待别人却指指点 点、评头论足。这样常常会伤害到别人,影响同事、 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陷入他们本就最担心的孤独境 地。 北大哲学系的讲师认为,因为“完美”在事实上 不可得,但完美主义者们却顽固地要求完美。于是, 只能以内部平衡的方式营造某种完美的假象。因此, 完美主义者通常没有适时放弃的智慧。但是,当他们 再也无法在现实的冲击中维持那自欺欺人的完美假象 时,将无可避免地滑人另一个认知极端,全盘否定一 切。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