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1949--那时的少年那时的梦

再回1949--那时的少年那时的梦
作者: 蒋殊
出版社: 湖北人民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20
折扣购买: 再回1949--那时的少年那时的梦
ISBN: 97872160972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那身诱人的护士装 天津和平路与哈密道交会处,有一个叫“四面钟”的 地方。这是一栋两层楼高的灰色建筑,始建于1902年。二 楼转角处,有一座漂亮的钟楼立在高处,圆拱形的门窗, 拱起的三层上,东、南、西、北侧各有一块罗马表。每到 整点,钟声便“当——当——”在上空响起,因此得名“ 四面钟”。而它周边方圆约0.125平方千米的路段,也统 统叫作“四面钟”。 20世纪20年代末,四面钟北侧盖起了中原公司大楼, 南侧法租界盖起了劝业场、天祥商场、浙江兴业银行、国 民饭店等几处大型建筑,还开通了有轨电车。因其地处日 租界旭街,就更加繁华了。 李月萍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1949年1月14日,天 津战役打响,只用了短短29个小时,就将天津这座特大城 市收复。李月萍和同龄的小朋友们,得以早早享受到和平 的阳光。 她的家本在金钟河铁路宿舍,但家里孩子较多,因此 身为老大的她便被姥姥带在身边,住在姥爷所在的天津市 卫生局宿舍。与她同在姥姥家生活的还有大姨的大女儿, 大她一岁的小表姐。因舅舅与姨姨们都已参加工作,因此 姥姥家的经济条件在当时非常不错。 卫生局宿舍是二层楼房,位于河北路与哈密道交会处 。那个年代,这样的楼房很少。“三层台阶上去,才是楼 的大门。”李月萍记得特别清楚, “大门进去是深深的 、长长的长廊,里面顺木质楼梯而上,踩上去发出‘咯吱 咯吱’的响声。上去再拐回来,就是我们住的房子。” 李月萍姥姥的房子,正好在大门正上方,还带一个小 晾台。常常,她与表姐坐在晾台上,高高地看远处的四面 钟,看街上的房子与人。尽管那时候行人、车辆不多,但 这样的视野看来,毕竟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所以为了不分心,两姐妹写作业时,总是按照姥姥的 要求,背朝大街。而放学遇到大人还没到家时,姐妹俩就 坐在大门口的楼梯上等,或者在前面的空地上跳皮筋。 “我和表姐都很瘦,可以跳很高。”说起那时候的日 子,李月萍忍不住感叹, “一个快乐的童年。” 李月萍姥姥家可以说是医学世家。姥姥的父亲就是北 京协和医院的外科大夫,在本地当年无人不晓。姥爷先是 眼科医生,后转至卫生局工作;大姨是护士,姨夫也是妇 产科大夫;做妇产科大夫的还有舅妈;父亲是药房主任。 因此李月萍记忆中,家里人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大都与病 人有关,与病情有关,比如今天哪个病人生了什么稀罕病 ,哪个眼看不行了又被抢救过来,而哪一个却没有治好遗 憾死去。对于死去的病人,大家还要分析讨论一番,争执 一下哪个环节不到位,出了问题。 李月萍与表姐从小就浸泡在这些医学知识里。然而从 医的人都很忙,她从小就知道,做药房主任的父亲从来没 有一个大年三十在家度过。那时候医用盐水、葡萄糖,都 是医院自己制作。因此遇到重大节日,当主任的父亲便要 自己留下来,让平日里忙碌的医生们回家过一个团圆节。 也因此,那时候每周日,李月萍都要从姥姥家回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