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44
折扣购买: 诸葛亮的计是精确计算的计
ISBN: 9787555914112
秦涛 江苏常州人,历史作家,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博士、教师,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专家。深耕三国历史,已出版《曹操多阳谋》等六部通俗历史读物。
真假“失空斩” 公元 227 年,诸葛亮上《出师表》;228 年,正式北伐。 应该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因为曹魏方面完全没有防备,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集体反水,归顺蜀汉。诸葛亮也自认为,这一次北伐,“十全必克”,有十足的把握。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三国演义》里说,曹魏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军队抵抗诸葛亮。当时魏蜀的交界线上,有一个咽喉要道,叫街亭,双方都想夺取这个地方。诸葛亮就派参军马谡驻守,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到了街亭后,一定要在大路上扎营。没想到马谡到了街亭,一看,大路旁边有座山,我在山上扎营,居高临下,岂不更好?就自作主张,上山去了。司马懿乐坏了:马谡这个猪脑子!赶紧派人围山,切断水源。几天下来,蜀军彻底崩溃,街亭失守。这叫“失街亭”。 司马懿乘胜追击,杀到诸葛亮的大本营。当时诸葛亮的军队,都派到外面去了,手下只有一群老弱病残。诸葛亮没办法,干脆派人把城门打开,让几个老兵在门口打扫卫生。他自己呢,领着两个童子,在城楼上弹琴看风景,一边弹还一边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唱了一会儿,司马懿大军杀到。 司马懿一看,诸葛亮城门大开,这是什么路数?拿不准,就在楼下迟疑观望。诸葛亮一看,司马懿来了,等的就是你,就唱歌勾引他:“左右琴童人两个,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休要胡思乱想心不定,你就来来来,请上城楼司马你听我抚琴。”说的全是实话,结果司马懿疑心太重,吓坏了,掉转马头就跑。这叫“空城计”。 诸葛亮安全撤退后,追究责任,审判马谡。京剧《斩马谡》里,诸葛亮痛苦万分:“见马谡只哭得珠泪洒,我心中一好似乱刀扎。”最后咬咬牙,在三军阵前挥泪斩马谡。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简称“失空斩”,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是京剧里的名段,千百年来经过不断演绎,早已深入人心。 其实,“失空斩”的故事,有真有假。 首先,在“失街亭”里面,和诸葛亮唱对手戏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当时司马懿在防守吴国,三年以后才和诸葛亮正面交锋。《三国演义》为了加强戏剧性,让诸葛亮和司马懿提前见面了。 其次,“空城计”在《三国志》里没有记载,只是晋朝的一个民间传说,司马懿当时还有“不在场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高。不过从这个传说也可以看出,晋朝人对他们本朝的老祖宗司马懿很不尊重,反而更加欣赏诸葛亮。 “失空斩”三幕剧,最复杂的还是“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的三大悬案 历史上的斩马谡,比起小说和戏曲,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也更加耐人寻味,更加让人揪心。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仅仅是因为马谡打了败仗吗? 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打了败仗的人,就都应该斩吗?当然不是。蜀汉也有许多败军之将,都没有被斩。所以,单追究兵败的责任,马谡其实可杀可不杀。 既然马谡可杀可不杀,那么为什么偏偏要斩马谡呢?有人就猜,说诸葛亮斩马谡,其实是为了撇清他自己的责任。因为刘备临死之前,曾经交代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但不听,反而重用马谡。结果出事儿了,诸葛亮就挥泪斩马谡以保全他自己。是不是这样呢?这是第一个悬案。 马谡既然可杀可不杀,那么诸葛亮坚持斩马谡,到底对不对呢? 有人认为不对。斩马谡,可以体现诸葛亮执法严明;不斩马谡,可以保留一个优秀人才。马谡这个人,足智多谋,年轻有为,是诸葛亮着意培养的接班人。我们前面讲南中之战,就是马谡献上了“攻心为上”的计策。蜀汉本来就缺人才,诸葛亮还把马谡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给杀了,所以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要负直接的责任。那么,诸葛亮到底应不应该斩马谡呢?这是第二个悬案。 在以上所有问题之前,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因想当然而忽略掉的大问题:诸葛亮有没有斩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没有斩马谡难道还有疑问吗?有。《三国志·马谡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什么叫“下狱物故”呢?就是关进监狱,然后死了。怎么死的呢?不清楚。物故,一般是说病死。有人就猜测,说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所以马谡病死了。既然马谡病死在前,那么诸葛亮就不可能斩马谡了。这是第三个悬案。 不是靠奇谋诡计,而是靠精确计算世道人心、敌我实力、天时地利! 1.豆瓣8.3高分图书 2.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专家秦涛力作,深耕三国历史,出版多部通俗历史读物 3.翻开本书,领略诸葛亮如何精确计算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