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
ISBN: 9787201178059
墨三,一个醉心笔墨、敬畏历史和热爱生活的人,写文唯愿以清越明快的语言再现历史风云,擅长古言小说和文史类诗词作品,曾发表历史长篇小说《凤女璇玑》,已出版《词坛飞将应犹在?辛弃疾传》。
昔有佛家子 盛唐,风景旧曾谙,多少风华绝代的人走过,欣赏过,也吟唱过。长安城是个盛产传奇的地方,有“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李白,也有歌尽“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杜甫;更有“当轩对樽酒”,静看“四面芙蓉开”,人淡如荷的诗佛——王维。 长安元年,大唐降下了两颗文曲星,一位是“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另一位是“如秋水芙蕖”的王维。当时,人们何曾知道,这两个人将照亮盛唐的诗坛。 王维出生在河东蒲州的一个小县城里面。王姓本是太原望族,东晋名家。然而,显赫的王氏早在历代传承之间,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废除而衰落,太原王氏早已不复魏晋门阀时代的荣耀,一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科举选官为重的唐朝,“王”这个姓氏并没有给王维带来多少荫庇之利。 关于王维父亲的生平事迹在《旧唐书》中有所记载,其父王处廉曾做过汾州司马,其他就没有记载了,而在王维的诗文中也没有透露其父的信息,倒是他的母亲崔氏时常出现在他的记载当中。 王维年幼丧父,他和几个弟妹都由其母培养成人。崔氏笃信佛,日常生活俭朴,通达慈善。 而王维的名字也与其母一心奉佛有关。王维出生时,崔氏夜梦菩萨进屋,于是给他取名王维。这名字来源于佛教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虽不确定这传说是否可信,但可信的是王维家庭奉佛氛围极其浓厚。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衣不文采。”这也说明王维一家对禅的笃信。 王维出生在一个厚德载物的朝代,三教合一的交流越发频繁,他自小深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最后他把这种厚德载物的思想渗入他的诗作中,使得其诗风平和敦厚,以物写心,以心合天,达到“乘物以游心”的境界。 千百年来,世人都道盛唐李白五言绝句是天仙语,而王维诗则入禅宗。溯世而观,我们其实从下面这首《辛夷坞》中能看出他是怎样以禅入诗的。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王维写于安史之乱前,那时适逢好友张九龄罢知政事,而李林甫一派迅速把持朝政,导致朝政越发黑暗。王维虽在朝为官,但眼看着动荡的朝局,他的内心极其矛盾,甚至产生归隐山林,终日奉佛的想法。 后来,他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庄,过着亦隐亦仕、素衣礼佛的生活。 诗题“辛夷坞”是辋川中的一处地名,因满布辛夷花而得名。辛夷花花开初春,花色白紫各具,常开枝头,形似莲花,因而王维在诗中巧称其为“芙蓉花”。 那年春天,王维在辛夷坞这个地方,一边观赏着娴静高雅的辛夷花,一边迎着春风,诗文脱口而出,诉说的就是这一场寂静的花事。 当时的他,思致平淡,并无太大的波澜,那一站,便是从日出到晚风吹拂。他不是不愿离开这空谷,而是那辛夷花点缀下的幽静山涧显得娴雅可爱。他本就是一个人独自赏花,既无人催促便放慢脚步欣赏这场花开花落。 走一步,再往花径走一步,脚踏涧边芳草,萋萋然让人悦目。他青衫单薄,在瑟瑟溪流照影中,显得清隽异常。 开得正烂漫的辛夷花,不时落到他的肩膀上,他刚开始一愣,继而淡然一笑抬头看向那绽放枝头的辛夷花,任由它灼灼绽放,又寂静落下。 这花开花落本是大自然的寻常事,可在他的笔下却成了“禅意”。 辛夷花迎春而绽,花开满树,色丽不妖更不失素雅丰姿,且芳香怡人,极具观赏价值。 其实,辛夷花还具有药用价值,其性味辛、温,能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 只是,在王维眼里,它只是佛法自然。 王维诗中的花成了佛禅义理的吟咏对象,他从落花感悟到生命的匆促。怪不得刘辰翁在《王摩诘诗集》中评:其意不欲着一字,渐可语禅。 王维作诗素喜爱描幽静,他写出了辛夷坞这个地方的寂寞,更写出落花的自然之意。这花开花落任由你去诠释,正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明月清风便由它去吧,不去为日月增光,也不屑为愁赋诗。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不单单道出了自然生命归于尘土的过程,更让辛夷花进入佛境,无论是灿烂还是归于尘土都从容自然,是生灭一任自然的境界。 吟他的诗,自然而然地进入“洁”之界,尽是禅音缭绕。 诗犹如此,人亦如是。他的诗就是他一生的诠释。 人生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即使身在红尘,精神依旧能超然世外,达到“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的自由境界。 王维,他就是这样一个“如秋水芙蕖”一般洁净的佛家子。 而他的诗,也是自带自然灵秀之气。 人的一生,或许当如王维笔下的辛夷花那般不在乎开得张扬与否,谢也不怨不艾;人的一生,无论身在何处,有无人关注,有无人怜惜,也要活得从容,不抱怨也不屈服,要带着逍遥的心境向前走。 王维的心如蔚蓝而沉静的湖水,是那般的超然物外,把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贯彻到底,为人处世多了一份洒脱。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那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恬淡,那也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澄明,那更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灵秀。 佛家寂空的思想对王维的诗影响极深,看那辛夷花花开花落,“芙蓉花”“红萼”“寂无人”“开且落”等空灵的意象,使人吟诵起来带着恬淡的情意,不由得产生灵性的禅悟。 禅悟,本是通过认识人的心性,从而达到人主体精神的回归,回归到清静的自然本性,是佛家“明心见性”的思想。 王维其人心境澄明,明本心,能够以禅入诗。他的诗历来被人称道,其人在诗界被称为“诗佛”。 然而,在盛唐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各色的诗人绽放出独特的诗歌魅力,千百年来让人惊叹不已,各执一词! 那傲然“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奇魅力,他一生豪迈奔放,不惧权贵,用满腔热情与酒气酿就“诗仙”的神迹;那忧国忧民的杜甫,用笔底的波澜,诗就人间的疾苦,怀着圣人的心怀,被世人称为“诗圣”。 人称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他的诗澄澹精致,诗秀调雅,意富禅理。 其实,王维只是在写属于他的诗罢了。李白有纵酒高歌的狂傲情怀;杜甫有饱经战乱,漂泊无依的沉郁顿挫。 后来,有人诘难王维的诗歌远不如李杜之诗那般有表现力,只会展淡泊之音,而无民生疾苦之慈。 正所谓诗言志,且各人有各人的为诗之道,若人人雷同,又哪里有诗仙、诗圣、诗佛和诗鬼等称号呢? 王维生在名门之后,正处大唐盛世,自幼便在贵族豪门之间见识为官处世,况且他的家庭尽心奉佛,他在佛家氛围中成长。可以说,他便是佛家之子,自然写的也是《辛夷花》这些禅理之诗。 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王维要渡的不过是一个自己罢了!只是千百年后,即使众人熙熙攘攘,他独淡然而立,如辛夷花一般倚风自笑,秋水映荷。 1.不惊不怒,不徐不疾,在从容的时光里浅淡地生活,这就是诗佛王维。身在闹市,心居田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王维的诗歌成就显著,被称为“天下文宗”。他善以禅入诗,又精通禅理,遂被誉为“诗佛”。 3.作者讲诗词、谈及诗词之中为人熟识或所知甚少的故事,将古典诗词赏析和传记故事巧妙结合, 用简练清朗的笔法把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一生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