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20.10
折扣购买: 让小细节改变你
ISBN: 9787801797513
很多人都崇奉“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样一种处世哲学。常言 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好汉,而那些看准时事,能屈能伸,不为情绪所 左右的人也是俊杰。 小不忍则乱大谋。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 上散步,遇见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翁看到张良后,故意把鞋摔到桥下, 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非常吃惊,不禁 拔拳想要打他。但在一瞬间,他又不忍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 又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看了看老翁,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没说什么 ,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穿完鞋后,老翁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 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于是,告诉张良五天后凌晨在此 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地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 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 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 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 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 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谋略 家。 张良不为情绪左右,并没有失去什么;相反地,却成就了自己。 随着人们社会经验的积淀和智力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 激烈,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冷静地 对待问题,聪明地面对现实,而非情绪化。敢于碰硬,也许不失为一种壮 举,但是,必须懂得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 ,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一旦遇到不平的或者是令自己愤怒的事情,不 妨先静下来,再做决定也不迟。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个性意志的 表现,尤其是现实生活中难得事事如意,学会忍耐,婉转退却,则可以获 得无穷的益处。 偏激执拗害人不利己。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声附和,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 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虽然是一个小缺陷,但却能对做人处世产生重 要的影响。三国时代,蜀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 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但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 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 ”。但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的时候,关羽一听大怒 ,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种行为就是只看自己是“一朵花” ,看人家是“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过于情绪化。最 后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刀兵相见,关羽也落得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 的下场。本来,孙权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 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试想,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 ,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也许不会遭到破坏,荆州也许不会轻易地 失去。关羽的那种性格,不但看不起对手,而且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 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 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 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 人,至于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的眼里了。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 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这与他迅速走向 败亡不无关系。 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 们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想尽办法千 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他们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 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重 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 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还有些人,看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 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他们经常怨天尤人,牢 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 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这种人往往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 ,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总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 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没人愿意与这 样的人打交道。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