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首都经贸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新视野(欧美大学亲历2014)
ISBN: 9787563823635
邂逅德国 从7月l1日法兰克福到北京的飞机落地那一刻, 我的德国交换行程便正式结束了。 其实,在去德国之前并没有仔细想过到一个完全 陌生的地方会遇到什么,只是凭着热情想去看看不一 样的世界。而想到当初申请签证的时候一次次去德国 大使馆,补写申请材料到深夜两点,APS险些被拒, 甚至在飞机起飞的前一周都还在苦苦等待签证的到来 ,这些大大小小的意外并不是我所能预料到的。而当 我真正感受到不一样的异国风情时,才明白这些等待 都是值得的。 我刚到德国的时候是三月初,那儿的天气还很冷 ,在等待ICE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我已经稀里糊涂地 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并且是在完全不懂德语的情 况下开始的。拖着巨大的行李箱,倒了三趟车才到达 这个位于黑森林附近的我将要生活四个月的学校。在 车站,一个红头发、高个子的漂亮姑娘接我们去宿舍 ,这便是我们和大师姐马兰妮的第一次见面。 我们的学校在一个叫作富特旺根(Furtwangen) 的小镇子上,富特旺根位于黑森林地区的中部,是德 国海拔第二高的城市。我们所住的GHB9在最高的山坡 上,从宿舍窗户望下去是整片的树林,夜晚的时候在 露台看着富特旺根的灯光,觉得比白天透蓝的天空还 要美丽。 德国的学生宿舍与中国的有很大的差别,最明显 的当然要数不再是好几个人挤一间房,我们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房间,只要把房门一关,大家都相互尊重各 自的私人生活,不会随便去打扰。宿舍里还有冰箱, 我见它的第一面就深深爱上了它。在同一层住的学生 也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大家在楼道里开派对(party )的时候会邀请这一层住的所有学生。德国人很友善 ,当有其他国家的人在场时,他们之间相互交谈也会 用英语,担心我们听不懂德语而尴尬。 课余时间,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 经常组织同学们去学校周边的著名景点参观游览。比 方说学期一开始就由学生会组织去弗赖堡参观,去海 德堡欣赏著名建筑,去康茨坦兹的德国瑞士边境游览 风景如画的博登湖。学期的中期,国际中心会组织去 较远的柏林参观旅游。在柏林我们参观了德国国会大 厦、议会大厅,乘坐免费地铁,访问了几个有名的博 物馆,听取有关柏林墙、东西德合并前的历史,闲暇 时间品尝当地美味的猪蹄大餐。 学校的自然环境很好,硬件设施上也有许多独到 之处。比方说校园内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免费上网; 大部分教室的座椅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这样在小组 讨论时,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聚在一起,举行“圆桌 会议”;每间教室都配有投影设备,随时可以进行 PPT演示;教室窗户都有百叶窗帘,可以根据需要调 节室内光线强度;教室外面的公共区域,有专供学生 使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各类文具、装订裁 剪工具等;大部分教室的门都是向外开,据说这样设 计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便于开门逃生;校园里有专门 停放自行车的铁架,把车锁在架上防止被盗;每栋大 楼出入口的大门都有两层,在冬天,这种设计可以有 效防止室内热空气与室外冷空气直接接触,保证室内 恒温,节能环保。 德国的社会、人文环境也与中国很不一样。如果 在电梯里遇到人,不管认不认识,他们都会亲切地打 招呼。在学校、街上、超市、政府大楼里,假如有不 懂的地方,只要你问,他们都很热情、详细地给你讲 解,确信你理解后,他们才会离开。有一次,我向一 位德国姑娘问路,她开始也不知道。于是我东张西望 ,希望找到其他人再问问。再一回头,发现那位姑娘 从旁边一家饭馆里出来走到我面前,详细地给我介绍 了精确路线。原来她去饭馆打听清楚,专门再来告诉 我。在德国马路上行走,绝对是行人优先。在人行道 、十字路口,假如有车过来,司机都会停下车,友好 地挥手请你先过。 德国的交通比较顺畅,很少有交通拥堵,车辆也 习惯给行人让路。不管是人还是车,都不赶,生活节 奏比较慢,给人感觉舒适悠闲,没有国内那种急匆匆 的紧张气氛。 德国人的公交车、电车、火车都是按点发车,刚 来的时候比较不适应,不过时间久了发现这样计划好 再出门可以节省很多花在等车上的时间。德国的交通 很发达,但有一点让人费解,就是他们的出租车很难 打。在德国出门基本是坐公交车、电车或者火车,票 价稍稍贵了些,但真的很方便,不用像国内一样一张 票只能坐某个时间的一趟车,你可以自己规划行程, 只要符合车票的使用规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 选择车次。但跟这个相对的就是,不要指望在路上招 手就能打到车,因为在这里想打车必须要提前打电话 叫车,而且车费昂贵。 在我们生活的小镇上,很难见到国内熙熙攘攘的 景象,周日更是大部分的商店都关门歇业,大街上见 不到几个行人。德国大部分人都是很和善的,很多人 会主动帮你,尤其一些老人更是热心,问路的话找他 们准没错。有一次我在车站等车,有个德国老人主动 跟我攀谈起来,他对中国的文化比较感兴趣,而且他 多少也知道自己的媒体在报道中国时难免片面,所以 才主动跟我打听中国的实际情况到底怎样。 在德国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但对我来说却是段独 特的经历。我想,记忆是越久越珍贵吧。想念的时候 就看看照片,然后努力面对未来。 (作者:王雪婷经济学院2011级本科生)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