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炼金之旅(廖阅鹏的第四道笔记)

灵魂炼金之旅(廖阅鹏的第四道笔记)
作者: 廖阅鹏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77
折扣购买: 灵魂炼金之旅(廖阅鹏的第四道笔记)
ISBN: 9787540451202

作者简介

廖阅鹏,心理学士、佛学硕士,专业催眠治疗师,AAH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催眠导师、,亚洲总监,从事催眠治疗、催眠教学逾二十年。近年来行走海峡两岸,讲授华人区最权威、最系统、最受欢迎的催眠课程,学生遍布整个华人催眠界。 廖阅鹏是第一位将灵修的核心“保持觉知”融入催眠理论的催眠大师,他建立了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超个人心理学催眠理论,将“廖氏催眠”与现代心理学、东方修行体系巧妙地衔接成一个整体,在众多催眠流派中独领风骚。 曾出版《催眠圣经》《轻松优雅学催眠》《灵魂炼金之旅》《换个心情过日子》等多种著作;并录制发行超过40张催眠CD,包括《探索前世今生》《超级放松》《自信与自我肯定》《催眠帮你轻松减肥》《催眠帮你睡好美容觉》等,反响热烈。

内容简介

一千四百年前,来历如谜的天竺异僧达摩,由海路抵达中国,带来佛法 新革命的种子,但是中国佛教并未给予达摩热情的回应,这颗禅的种子默默 酝酿两百年,才在不识字的樵夫慧能手上开花结果,发展成光彩璨然、生机 勃发的中国禅宗,千百年后,流传日本,再广传欧美,成为全体人类共享的 灵性珍宝。 二十世纪初,曾经游学许多古老密意知识流传的地域,包括印度、中国 西藏地区、埃及、麦加、苏丹、伊拉克,前半生如同一阕隐讳的神谕,没有 人知晓他的真实来历、修学背景,葛吉夫(G.I.Gurdjieff,1866—1949) 像一颗闪亮耀眼的巨星翩然降临俄国首都莫斯科,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崭新 的修行体系、天马行空的行事风格,强烈吸引了一群慕道之士。 时至今日,奇人已远逝,除了一则又一则或精彩或神秘的事迹,他就像 达摩一样,带给世人崭新的前所未见的洞见,通往解脱的第四条道路,一个 渊源古老却又清晰有力的法门。 多年来,在个人修学的过程里,笔者读过历代许多大师的传记、故事, 原本以为各种大师风格都在我的知识领域里了,当然,这是一种不实的虚荣 心态,直到接触了第四道体系,研读葛吉夫的生平事迹之后,我不得不再度 承认,在茫茫人海中,处处卧虎藏龙,人的发展可能性何其浩瀚!葛吉夫善 于叙述他的领悟、体验渊博的秘密知识,但我早从过去的教训里学到,看人 的行为远比听人的话来得真切,所以我会想知道他的行为作略,而他也确确 实实令我眼界大开! 从1912年开始,葛吉夫最先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成立修行团体。大时代 的动乱开始于1917年,俄国大革命像风暴般席卷每一个地方,葛吉夫率领他 的弟子,不断远离战区,其间经历数不清的艰苦、考验、磨炼。1920年,葛 吉夫率众逃出俄国,暂时定居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尽管在这么动荡不安 的情势下,每一次局势稍微平稳,葛吉夫马上展开教学,成立修行机构。一 直到1 922年,葛吉夫终于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郊区枫丹白露,他的“人类和 谐发展机构”终于在此得到正常运作的天时、地利。 命运将葛吉夫驱离俄国来到西方,也使他逐渐扬名欧美,冥冥之中他就 像从东方来的使者,将东方的智能注入西方的知识里。一直到几年前,第四 道这个修行体系反而流传于西方,不见于俄国。 葛吉夫宣称“第四道”并非他自己发明的,而是渊源久远的古老智慧。 我们可以在第四道体系中看到有些理念脱胎于佛教、基督教,有些理念则是 原创性的,未见诸现存的修行体系。葛吉夫博杂广大的密意知识经由大弟子 邬斯宾斯基以优越的理性整理后,“第四道”体系更加条理分明。 葛吉夫是个千变万化的人,流畅展现不同的风貌,当他严厉时,光是眼 神就能令人动弹不得,当他温和时,就像春天的暖阳照得人眉开眼笑。 但是身为灵性导师,他展现严厉、无情的一面远多于温和、轻松的一面 ,他从不谄媚弟子,从不赞美弟子,相反的,他不断地找弟子麻烦,不断设 计情境让弟子不舒服,以残忍无情的说话方式鞭策弟子,所以有人甚至称他 为“冷血圣人”。 追随他多年的弟子哈特曼曾经有感而发说,“真正的”葛吉夫使人想与 他永远在一起,可是“日常生活”里的葛吉夫总是使人想逃得远远的,如果 不是为了修行的话谁愿意待在他身边? 的确,葛吉夫的作略就像滤网一样淘汰道心不坚的人,或者与他无缘的 人,他一点都不想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在无望的人身上。他的动机是,如果 你不能清醒过来,那还不如去死! 虽然他常常“故意”对弟子发脾气,创造大地震般的“震撼”,但是眼 光锐利的人可以察觉这些台风似的愤怒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可以在不到一 秒钟的时间里从咆哮的狮子转变成满面春风的慈善家,菩萨低眉与金刚怒目 就像是他把玩自如的两张面具,随时因应不同情境而决定戴上哪一张。 有人传说葛吉夫浑身散发某种宁静的力量,动物可以感觉到,当他在路 上散步时,猫狗都会跟随他。虽然没有文献证实这一点,但是许多像狼一样 桀骜不驯的人在他面前柔若羔羊,却是众多弟子有目共睹的。 他要求弟子绝对服从,可是又要求弟子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相信,要质疑一切,要亲身验证,这是第四道的首要原则。 有一次,哈特曼问他:“我现在是否应该完全信任你,毫不质疑地遵照 你的建议?” 葛吉夫轻轻点头,停顿一会儿才说:“确实,大致说来是如此。但如果 我开始教你手淫,你也照做吗?”然后转身离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这说明了葛吉夫无意要弟子盲目追随他,弟子应该永远记得自己是为了 “清醒”的目标才会追随老师。 所以当弟子成长到某个地步后,葛吉夫甚至不断挑衅弟子,以各种难堪 的手段赶走弟子,逼迫他们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立道路。 由于葛吉夫是这么善于“折磨”他的弟子,所以有一次当他对一名学生 说:“你的母亲,上次来,是客人;下次来,是学生。” 这位学生心里却想:老天,我对母亲的爱还没大到想把她丢入火炉里!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