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50
折扣购买: 昆剧“传”字辈
ISBN: 9787559460998
杨守松,1943年生于江苏盐城,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随后到昆山工作,2005年退休。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杨守松文集》19卷,计700万字。《昆山之路》《苏州“老乡”》等先后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文艺大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等,获奖达70余次。近8年来,致力于昆曲人物的采访和昆曲的研究、写作,其《昆曲之路》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紫金山文学奖,《大美昆曲》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 得从《十五贯》说起。 今人只知道《十五贯》 中况钟和娄阿鼠的扮演者周 传瑛和王传淞,却往往忽略 了扮演过于执的朱国梁。 殊不知,没有朱国梁, 也许就没有后来红遍大江南 北的《十五贯》。 朱国梁,一位在我心目 中巍然屹立的男子汉。 2015年4月13日下午,我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采访 八十五岁的昆剧“世”字辈老 人张世萼,这位在《十五贯 》中扮演苏戍娟的老人,撩 着她的白头发,平静地细数 往事。“开头是苏剧,后来 是苏昆,再后来是昆苏,” 她说,“昆剧离开苏剧,早 没了!”其间,还突然冒出 一句,“不能忘记苏剧的好 ……”说时眼眶湿润。泪花 与白发一起闪烁。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是 因为昆剧在没落到走投无路 的情况下,苏剧养活了昆剧 ,“传”字辈才得以苟延残喘 ,活到《十五贯》名满京城 的那一天。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最 重要的是不能忘记朱国梁的 好。 朱国梁是慈溪城门口领 来的。他因为聪明伶俐,备 受宠爱,主家还供他读书, 上政法学堂。后来主家有了 子嗣,为了家财,朱国梁被 赶了出来。他不得不中途辍 学,没路走,转而拜师学艺 。他不仅聪明,而且面如粉 玉,倍受富人追捧。出师后 “唱赋”,自己编自己唱,骂 日本人。看到大小新闻,他 随时就能编好唱词,当天就 能演唱,人称“小热昏”,上 海滩上出了名的。有了钱, 就“顶”房子了,拿黄金“顶” 了房子,成了家,养儿育女 。 朱国梁能在上海生存, 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只是由 于战火的蔓延,国风苏剧团 被迫离开上海,他和龚祥甫 、张兰亭等人一起,苦心经 营,在江浙一带跑码头。苏 剧因为有很深的群众基础, 倒也可以艰难地生存下来。 这时候,日军的炮火烧毁了 仙霓社的衣箱,昆剧最后一 个戏班仙霓社被迫解散,众 人各奔东西。仙霓社的王传 淞和朱国梁的国风社有交往 ,就加入了国风社。接着他 又介绍周传瑛加入。朱国梁 用其才,容其行,他的国风 社也是昆苏合演,经常演出 的《游园惊梦》就是昆苏合 演,他们习惯叫作“半荤(昆 )半素(苏)”。张世萼说,《 牡丹亭》只有“则为你如花 美眷”是唱昆的,后来都是 从苏的。 朱国梁多才多艺,生旦 净末丑,缺什么他就顶上去 演什么。同时,他对王传淞 和周传瑛等人表现出难能可 贵的气度,容他们来去自由 。沈传锟就是来了走、走了 又来的;刘传蘅甚至“三进 三出”,朱国梁也是来了欢 迎,走了没意见,不为难。 最多时,沈传锟、包传铎、 周传铮、刘传蘅、郑传鉴、 王传淞、周传瑛,七个“传” 字辈在国风社,客串的还有 朱传茗。 其间,苏剧的名角张家 三姐妹都是朱国梁的妻子, 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多 有表演天分,江浙一带几乎 都闻其名。在允许一夫多妻 的时代,这并非个例,只是 ,人们难以理解的是,他的 三个太太有两个分别和剧社 里的两个演员有了私情。更 加使今人难以想象的是,朱 国梁非但没有因此而赶走他 们,相反,不仅默认,而且 最后同意并最终促成他们合 法成婚。 今人往往回避或者隐去 这段历史,好像说了有损昆 剧大师们的形象。其实,想 想魏良辅吧,为了艺术,他 把女儿嫁给流放的犯人张野 塘,而后共同研磨,十年后 完成了昆山腔到昆曲(水磨 调)的提升。同理,为了艺 术,为了昆苏合璧,让苏剧 生活得更好,朱国梁的做法 在当时具有其合理性,今人 谈论这件事,似亦不必讳莫 如深。 在昆剧濒临灭绝的时候 ,正是朱国梁的大度、理智 和明智,给昆剧的传承留下 了血脉。 持平地说,朱国梁并非 神仙,他之所以这样做,除 了他的客观、宽容和大度, 其中也必然包含了他的惜才 爱才之心。 无论如何,我赞同张世 萼老人的话:不能忘记苏剧 的好……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