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航空工业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1.88
折扣购买: 读故事学成语/青少年百科系列丛书
ISBN: 9787802434707
苏小小是六朝南齐时的钱塘名妓,一位品貌出众而又多情多义的才女。 苏小小本生于娼妓家庭,父亲不知是何人,母亲死后,门户逐渐冷落。 有幸家住在西泠桥畔,受到西湖山水的滋养,从小生得花容月貌,远看如生 花白雪,近看似带笑芙蓉。 苏小小年幼时就写出“水痕不动秋容净,花影斜垂春色拖”的诗句。苏 小小年纪虽小,但是有很高的见识。她想道:男子往来可以乘骑。我一个少 年女儿,却蹙金莲于何处?于是叫人制造了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周有 幔幕垂垂,命名为油壁车。自从有了这架车,她就叫一人推着,傍山沿湖去 游戏,自由自在。 一天,苏小小正乘着油壁车沿湖堤观赏游玩,忽然看到一个少年郎君, 骑着一匹青骢马,金鞍玉镫,从断桥湾里出来。少年郎看见坐在香车中的苏 小小,琼姿玉貌,就像仙子一般,暗暗吃了一惊,心想:难道尘世问真能生 出这等风流标致的女子来?于是勒住马,左顾右盼,眼神一刻也没离开苏小 小。 苏小小看他少年俊雅,也动了心,便不顾忌什么,任他左右顾盼。苏小 小吟道:“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苏小小 吟罢,便叫人驱车而去。 这少年郎君姓阮,名郁,表字文生,是阮道之子。那天,他正奉父亲之 命到浙东一带办公事,听说西湖之美,便骑马前往游玩。没想到遇到苏小小 的香车,四目相视,互相留情。 回去之后,阮郁的脑海里满是苏小小的身影,吃饭、睡觉都不能忘怀。 于是,他决定去找苏小小。 阮郁再三打听,终于找到了苏小小的家。谈话中,苏小小见他谦恭有礼 ,十分满意。 苏小小笑问道:“贱妾只是一个青楼弱女,有什么资格谈情说爱呢?但 是,郎君却对我一见钟情,贱妾真是十分感动。” 阮郁也向苏小小表白道:“我对小姐你是一见钟情,当时你示意我来找 你,我也领会了,一定是上天安排让我们偶遇、相爱的。” 于是,阮郁和苏小小便私订了终身。自此之后,两人恩爱有加,如胶似 漆,片刻不离。每日不是在画舫中飞觞饱览那湖心与柳岸的风光,就是小小 乘着油壁香车,阮郎骑着青骢骏马,一同外出游山玩水。 当两人情意正浓时,阮郁的父亲有急事,派人催他回家。二人哪里舍得 ,哭了数日,无计可留。 临别时,阮郁对苏小小说:“娘子,我一定会回来的,你千万要等我。 ”苏小小含泪说:“夫君,你去吧,我一定等你回来。”两人依依不舍地洒 泪挥别。 阮郁回家后,把和苏小小的婚事回禀了父亲,父亲一听大怒:“你这个 不肖子,竟然和一个妓女的女儿成婚,我绝不同意。”纵然阮郁深爱着苏小 小,但对父亲的强烈反对终是无计可施,于是他答应以后再也不去找苏小小 了。 阮郁走后一直没有音信,苏小小很是思念和伤心,整日以泪洗面,吟诗 解愁。几年后,苏小小应邀和阮郁在断桥相会。阮郁对苏小小说:“进我家 门也可以,但你只能做个小妾。”苏小小悲愤地说:“这里可没有青松为你 作证。” 第一次,也是苏小小唯一的一次爱情就这样幻灭了。后来她写了一首《 同心》,道出了对爱情的渴望。郎君负义,可苏小小对阮郁刻骨铭心之情始 终不渝,至死还怀念着那短暂的缠绵悱侧、海誓山盟的快乐日子。 苏小小虽是风尘中人,却不乏仗义疏财的豪侠之气。 她在烟霞岭下邂逅在破庙中攻读诗文的书生鲍仁,怜才之心油然而生, 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资助鲍仁上京赶考。次年的夏秋之交,苏小小夜犯 风寒,卧床不起,临终嘱托“埋骨西泠”。 就在此时,去京赴试的鲍仁已科场高中,授任滑州刺史,专程赶来钱塘 酬谢红粉知己。获悉苏小小的死讯,鲍仁抚棺痛哭不已。 遵照苏小小的遗愿,鲍仁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起高大的石碑, 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并在墓上建亭,取名“慕才亭”,“君子受惠不 言谢”,六角亭中留下了无限感激的知遇之情。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苏小小的才气、骨气和侠气倾 倒古今,西泠桥边从此留下了无数激情的诗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了一首 《杨柳枝》,赞叹苏小小的爱才、惜才:“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 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 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 来的50斤牛肉,想要请他开禁允许宰杀耕牛。 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上有禁令,他一时 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就将此事讲给张静斋,并问到:“你是做过 官的,你看我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 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洪武年间,太祖皇上曾经私访刘老先生 (刘伯温)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 一坛金子。太祖皇上大为恼火,次日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 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 为好。 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 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上,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 一张告示,说明他们胆大妄为,知法犯法。如果上面的人知道你办事这样一 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知县听了连连称是,便照此办理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