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精装典藏版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精)
ISBN: 9787535480125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最后,我想对青年人说几句话,谈一谈拥有心智 生活的问题。 心智生活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心灵生活(头脑,理 性)和智力生活(灵魂,超越性)的合称,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精神生活。心智生活的特点是内在性和非功 利性。它是一种内在生活,而不像肉体(物质)生活 、社会生活那样是外在生活。它是没有功利目的的, 心智的运用、真理的探究本身就是目的,并且能够从 中获得最大快乐。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当然 都是需要的。只有外在生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谋生 (挣钱+消费)和交际,这样的人是十足的庸人。只 有内在生活的人极少,往往是某一类天才,同时往往 也是世人眼中的或真正病理意义上的疯子,例如荷尔 德林、尼采。有两者皆优的天才,如歌德、拿破仑。 真正的伟人必有伟大的心智(内在生活),心智不伟 大者不可能有伟大的事功(外在生活),但心智伟大 者未必有伟大的事功。 是否拥有心智生活,与职业无关。并非只有科学 家、学者才能过智力生活,只有诗人、哲学家、宗教 家才能过心灵生活。事实上,大学和研究机关里许多 人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只是在做死学问,或 谋生谋利。职业化的弊病是:精神活动往往蜕变为功 利活动;行业规矩束缚了真才之人的自由发展。所以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精神探索者有意从事一种普通 职业,而只在业余时间从事精神探索。 我们时代的特点是,人们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外 在生活,很少有人真正过内在的心智生活。在这种情 况下,我希望青年人保持清醒,认识到心智生活在人 生中的重要价值。心智生活能使人获得一种内在的自 由和充实。一个人唯有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 的灵魂去追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 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同时,如果他有 丰富的内心世界,便在自己身上有了人生快乐的最大 源泉。心智生活还能使人获得一种内在的自信和宁静 ,仿佛有了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自己的外在遭遇 保持一个距离,不完全受其支配,并能与外部世界建 立恰当的关系,不会沉沦其中,也不会去凑热闹。这 就是所谓定力。现在学界有一些人,自以为是指导时 代的风云人物,但没有内在的心智生活,因而就没有 一贯的学术志趣和精神立场。自己没有灵魂的人,怎 么能充当拯救别人灵魂的导师呢。 人们常常叹息,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大哲学家、大 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等等。据我看,原因很可 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 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 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 样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 易夭折。现在的开放是一个契机,我希望我们不要只 看到经济上的挑战,更深刻长远的挑战是在文化上。 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 文化的实用品格。我恳切地希望,现在的青年人能为 此做出贡献。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 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 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