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野下的小说类型学研究

现代性视野下的小说类型学研究
作者: 张永禄|责编:徐建梅//周心怡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现代性视野下的小说类型学研究
ISBN: 9787547321072

作者简介

张永禄,湖北荆州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兼任上海市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美学艺术与文化理论研究员等。主要从事文学基本理论、创意写作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在专业核心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内容简介

从词源学上讲,由于中国现代学术和学科建立与邻国 日本的特殊关系,和很多术语一样,“类型”一词是从日语 对英语的翻译转化过来的“舶来品”。“类型”一词源于有 拉丁词根的法语“genre”,表示“独特的艺术风 格”(particular style of art),在法语中尤其用来 表述“独立的风格”(used especially in French for "independent style")。“gene-”是原始印欧语的词根 ,意为“生孩子”(give birth, beget)。对应的古希腊 语中,相关性词语gignesthai,意为发生、变成为、生成 ;γ?ωεσι?(genesis)意指起源、诞生、种族、后代、 创造物等;γ?νο?(genos),指氏族、家族、后代、子 孙、种族、民族、世代、性别等;γ?νο?(gonos),指 子女、后代、果实、产品、家庭出身、生产生育等意。综合 对比这几个相关词汇,我们很清楚其原初的意指,其一,类 型不是单一指称,而是有基因关联的群体,强调群体之间的 上下相联;其二是群体代代相传,有生生不息之态势;其三 ,同一群体要有独特的显示度和区别性,有自我风格作为标 示。这些意涵在后来的类型观念和思想中无形中具有了指导 性,成为基本原则。 在英语世界中表示类型的术语很多, 有“kind”“ type”“genre”“class”“category” “species”等,因没有意见一致的对应词汇,故经常出现 与“genre”混用的现象。一直以来,在文学界的实际使用 中都比较随意。比如罗吉·福勒就指出:“此词在英语批评 词汇中尚无意见一致的对应词,‘kind’‘type’‘form ’都与文类(genre)混杂地使用。单单就这一事实就揭示 出围绕文类理论发展的某些混乱。” 不过,在不同的学科 中,英语表达往往不同,有研究者指出:“同是类型学研究 ,哲学界常用category,考古学界喜欢用type,而文学批 评界则倾向于采用genre。” 为了避免这种术语在文学研 究中的混乱,在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和韦斯坦的《 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中界定了不同层级的类型,使用了一 级分类(type、kind)和二级分类(genre)。小说的类型 则是在二级分类层级上使用。不论使用怎样混乱,也不管使 用层级怎么不同,但对类型的基本观点大致相同,即具有共 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在文学批评界,这种认识尤其 普遍, 比如艾布拉姆斯就说:“类型就是一套基本的成规 和法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总是被作家和读者通过 默契

书籍目录

序 一

序 二

导 论

章 小说类型学的范畴

节 叙事语法

第二节 小说类型的成规与创意

第三节 小说的总类、分类与子类

第四节 小说的正体与变体

第五节 小说类型与类型小说

第六节 兼类小说

第二章 小说类型学的方法

节 小说分类方法与实践

第二节 小说类型的形式构型

第三节 类型成规的意义凝定

第四节 用算法提升小说类型研究的科学性

第三章 小说类型的发展演变

节 小说类型的演进

第二节 类型与反类型

第三节 类型演进的机制

第四节 小说类型的多样化与类型等级

第四章 小说类型学的价值

节 小说类型的形式与价值

第二节 小说类型化的文化经济价值

第三节 小说类型学的功能

第四节 小说创意价值评估初步构想

结 语 AI 时代小说类型学的前景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