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地质
原售价: 160.00
折扣价: 131.20
折扣购买: 多光谱遥感找矿信息提取实用技术(精)
ISBN: 9787116090101
于学政,1952年生,岩石学与遥感专业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国土资源委员会委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遥感资料应用项目自贵人。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青藏高原1:5万遥感填图与找矿工作。主持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遥感资料应用项目。提出青藏高原近南北向构造分带,论述周缘山系水平行走特征,解释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成因,提出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巨大的“豆腐渣工程”,否定了海相盆地找油前景。推广遥感异常提取技术和五要素找矿方法,发现开荒北金矿,肯定了第四纪钾盐、稀土矿等找矿效果,提出巴丹吉林沙漠存在盐湖型钾盐重大线索。荣获地矿部三等奖、中科院二等奖多项,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多篇。 耿新霞,1979年生,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从事遥感地质和成矿规律科研工作,助理研究员。2003年7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7月,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被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三好学生,毕业论文获得程裕淇优秀学位论文奖;2011年7月,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参加5项新疆、西藏等地区的遥感资源评价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地质调查项目、l项横向项目),承担科研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发表论文26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10篇(2篇国内SCI,8篇核心期刊)。 姚佛军,1980年10月生,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2006年至今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物研究室,从事蚀变矿物学、行星遥感学、遥感地质学等方法的研究。2007年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遥感组技术方法培训班上,作为助教讲授了多个专题的内容。2012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秘书。2006年以来,主持项目6项,参加项目10余项,参与编写报告6份,参与鳊写专著1部。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l项(排名第6),获得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 杨建民,1958年10月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物学和矿产普查与勘查工作。参加和承啦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其中主持9项。发表论文150多篇(各种排名),合作出版专著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次。利用遥感技术在甘肃、新疆、西藏等地,开展了多光谱与雷达遥感找矿信息的应用研究,将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遥感岩性信息与遥感构造信息作为矿产资源评价与定位预测的主要独立参数,获得突破性找矿进展。与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队等单位合作,应用遥感异常发现了沙采子铅锌矿、罗东铜镍矿。在许多已知矿床(点)外围发现了新的找矿线索。 张玉君,1933年6月生,1957年毕业于苏联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物探系,获优秀文凭。1948年加入中共地下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1959年获地质部优秀共产党员荣誉,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晋升教授级高工,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历任地质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核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室主任、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航空物探研究所所长。。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9年获北京地球物理国际讨论会非地震专业唯一的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地质部科技三等奖,2010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1990年应邀赴苏联四个城市七个机构讲学。开创伽马能谱测井找钾的先河,科研涵盖物探、化探、遥感等领域,有四项方法(煤田密度测井、伽马能谱测井找钾盐、化探标样中子活化分析和多光谱遥感找矿)在全国(或多省)推广,地质找矿效果突出。以第一、二作者发表、出版论文、著述90余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