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续写奔月的神话
ISBN: 9787556098699
开篇的话 2004年2月14日,几乎所有中国报纸,都在 醒目的位置上刊登了一条新华社题为《中国启动 探月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的消息。 此前,中国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 都是绕地球运转,“神舟号”飞船的轨道离地球 大约200千米。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 ,升空后10分钟,即到达既定围绕地球的轨道。 要发射卫星探测月球,乃至乘飞船登陆月球,必 须进入月球轨道。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8万 千米,以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每秒行驶 约11千米的速度,卫星或飞船从在地球发射到进 入月球轨道,至少得花三天三夜。 中国在航天领域里,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 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无论是我们 的卫星,还是飞船,都在围绕地球运转,还没有 真正离开地球。杨利伟们透过舷窗,总能看到飞 船外那颗硕大、壮丽的地球,一股股惊叹故园、 珍爱故土的温馨感,如暖流一样,打湿了这些从 严酷的训练中磨砺出来的宇航员们的情怀……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船和深空 探测器,是航天活动的三部曲。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 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任务 ;而“嫦娥”绕月探测工程的启动,则是中国实 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最佳选择。这意味着,中 国的目光,已经投向月球以及更深远的外太空。 如果从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算起,投向月球的“中国的目光”,比“美国的 目光”晚了近40年。 新华社的那条消息发布后,越来越多的媒 体开始采访、报道此次探月工程的来龙去脉,种 种意义。越来越多的有心人,发现了一个过去很 少出现的名字——欧阳自远。 他的身份,是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 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 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 院院士。 第一章 携带一壶月光上路 除太阳外,没有哪个星球对人类的影响, 比月球对人类的影响更大。 在东方,约50万年前,周口店的一处处洞 穴里,熊熊的篝火似一面面拂动的红绸,墙壁上 是原始人幢幢的身影。也许,他们刚用石刀、石 斧,分吃完半生不熟的剑齿虎肉或犀牛肉;也许 ,他们刚用石碗、石瓢,喝过白日采制的无花果 浆…… 此刻,一片融融的恬适,包围着他们金棕 色的躯体。他们喧闹着走出洞穴,大约要做一次 临睡前的漫步。突然,周围一下变得寂静了,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