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10
折扣购买: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碎金文丛
ISBN: 9787100120074
杨绛,本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曾先后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1949年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先生的主要作品有《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译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她还亲手整理钱锺书先生的遗著,先后出版了《钱锺书集》《钱锺书手稿集》等。
一神和鬼的问题 现在崇尚科学,时髦的口号是“上帝已经死了” 。说到信念,就是唯心,也就是迷信了。唯心,可以 和迷信画上等号吗?现在思想进步的人,也讲“真、 善、美”。“真、善、美”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 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吗?信念是看不 见的,只能领悟。从“知”到“悟”,有些距离,但 并非不能逾越的,只是小小一步飞跃,认识从“量变 ”进而为“质变”罢了。是不是“迷”,可以笨笨实 实用合理的方法和逻辑的推理来反证。比如说吧,假 如我相信大自然有规律,我这点信念出于我累积的知 识。我看到一代代科学家已发现了许多规律。规律可 能是错误的(如早期关于天体运行的规律),可以推 翻;规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补充。反 过来说,大自然如果没有规律,科学家又何从探索? 何从发现?又何从证实呢?大自然有规律这点信念, 是由知识的累积,进一步而领悟的。然后又由反证而 肯定。相信大自然有规律,能说是迷信吗?是否可以 肯定不是迷信呀? 科学愈昌明,自然界的定律也发现得愈多,愈精 密。一切定律(指经过考验,全世界科学家都已承认 的定律),不论是有关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 ,每一学科的定律,都融会贯通,互相补充,放之四 海而皆准。我相信这个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 偶然,该是有规划、有主宰的吧?不然的话,怎能有 这么多又普遍又永恒的定律呢? 有人说,物质在突发的运动中,动出了定律。但 科学的定律是多么精确,多么一丝不苟,多么普遍一 致呀!如果物质自己能动出这么精密的定律来,这物 质就不是物质而有灵性了,该是成了精了。但精怪各 行其道,不会动出普遍一致的定律来。大自然想必有 神明的主宰,物质按他的规定运动。所以相信大自然 的神明,是由累积的知识,进而成为信念,而这个信 念,又经过合理的反证,好像不能推翻,只能肯定。 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我觉得是合乎 理性的,能说是迷信吗? 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按我国熟悉的 称呼,就称“天”,老百姓称“老天爷”或“天老爷 ”,文雅些称“上天”、“天公”、“上苍”,名称 不同,所指的实体都是相同的。 例如孔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阳货十七》)“吾谁欺,欺天乎 ?”(《子罕第九》)“知我者,其天乎!”(《宪 问十四》)“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第三 》)“天生德于予……”(《述而第七》)以上只是 略举几个《论语》里的“天”,不就是指神明的大自 然或大自然的神明吗? 有人因为《论语》樊迟问知,子日:“敬鬼神而 远之。”(《雍也第六》)就以为孔子对鬼神敬而远 之。但孔子对鬼神并不敬而远之。《中庸》第十六章 ,子思转述孔子的话:“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 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 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日:‘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又,《中庸》第一章:“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子慎其独也。” 《中庸》所记的话,我按注解解释如下。第十六 章说:“祭祀的时候,鬼神虽然看不见,听不见,万 物都体现了神灵的存在;祭祀的时候,神灵就在你头 顶上,就在你左右。”接着引用《诗经·大雅·抑》 之篇:“神来了呀,神是什么模样都无从想象,我们 哪敢怠慢呀。”这几句诗,表达了对神的敬畏。 《中庸》第一章里说:“最隐蔽的地方,最微小 的事,最使你本相毕露;你以为独自一人的时候没人 看见,就想放肆啦?小心呀!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 特别谨慎。”P23-25
对独立思考的执守、对人生百味的达观,浸透纸背;寥寥数语蕴蓄深厚,多少云烟往事,多少喜乐悲欢,令人体味不尽。
书名:走到人生边上
定价:35.00元
作者:杨绛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00120074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