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作者: 刘素平|责编:郭江妮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ISBN: 9787517115717

作者简介

刘素平,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故事散文、传记等各类文字近百万字。出版散文集《陪你一起看草原》。

内容简介

周瑜登上了点将台。他凭栏放目,吴天如洗,鄱水苍茫。 这是位于江西九江庐山南景的一个点将台,是周瑜为了阅兵固垒所筑的。 周瑜很享受站在点将台上羽扇纶巾,谈笑自若,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 回想前事,纵然是一路顺风顺水,仕途得意的周瑜,也是感慨良多…… 周瑜回想自幼与义兄孙策交好,后来,又助其扫荡江东,那是何等的豪迈啊! 可惜的是,义兄孙策遇害,英年早逝。托付他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幼弟孙权。他感谢义兄的信任,也深感肩上的担子太重,太重了。 自与义兄永别之后,深受孙权的信任。不仅让他执掌军政大事,而且,每当有要事发生,必先征求他的意见。他也竭诚而尽智,不敢有半点的松懈之心。他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此刻,在周瑜的面前,静静的。没有金戈铁马,没有震天的喊杀声,也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周瑜就是想在这个时候,走上点将台来,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一下,以便更好,更仔细地分析当前的形势。 这一路走来,周瑜很少遇到挫折,更找不出一点重大的缺失,平步青云的际遇不仅让别人钦羡,就连他自己,有时都觉得有些不真实。“我何德何能,让东吴臣民引以为傲和崇拜呢?” 周瑜心中清醒: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命令主公孙权遣子入朝随驾。因为自己及多人的劝阻,曹操的这一人质要挟之计没有得逞,肯定是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在打败袁绍之后,北方战事一了,一定会将矛头对准东吴的。 而此前,东吴一直将江夏黄祖做为主攻目标,分身无术,再者兵少力薄,还不足以与曹操抗衡,因此,只能受制于曹。 突然一个念头在周瑜头脑中渐渐形成,并且越来越强,越来越清晰。二分天下,和曹操南北对立——这是周瑜经过冷静思考和分析之后,为东吴策划的战略思想! 大丈夫岂能永远受制于人,是应该鼓励主公与曹操分庭抗礼的时候了。 烟雨更浓密了,对东吴未来的构想,使周瑜激动不已。他裹紧衣服走出这阵烟雨,走下了点将台。他知道,前路一定不会是平坦的,但是,只是观望和等待,就永远也不会实现。 不试试,怎么会知道呢? 然而,世间事,时刻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任你再机智,再料事如神,也终有难预料之事…… 此时,已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渐渐趋于明朗化了。留存下来的每股势力,都在为下一步进行着殚精竭虑的谋划。 在北面,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随着袁绍的兵败,已经变成了曹操的一枝独秀。曹操彻底废除汉献帝,取而代之只是时间的问题。曹操谋划的是一统天下之计。 在南面,尽得长江下游江东肥沃之地的东吴,名义上虽然还依附于曹操,但等江夏事一了,东吴是要进一步取荆州,夺西蜀,占据南面半壁江山,依长江天险,与北面的曹操做二分天下计。 在西南方,失去了黄祖的荆州刘表,已经处于了风雨飘摇之中。荆州这一肥沃之地,便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争夺焦点。 " 1.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颠覆历史的惯性印象:真实的历史中周瑜是怎样一个人,我们所了解的周瑜是来自戏曲还是小说,本书特为此进行解读。 2.通俗谈话式语录,历史随笔式写作:不是正襟危坐的讲述刻板枯燥的历史,而是在轻松愉快的叙述中再现历史上那个英俊威武多情浪漫的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