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青草虎渡河/陈应松文集

一湾青草虎渡河/陈应松文集
作者: 陈应松|责编:张倩//王青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一湾青草虎渡河/陈应松文集
ISBN: 9787559441287

作者简介

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县,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春夏的恍惚》《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5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4卷。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

内容简介

一湾青草虎渡河 在沙市便河宝塔不远的对岸,长江有一条支流向南流 去,弯弯曲曲地注入洞庭湖,它便是虎渡河。 虎渡河很野,野河必清幽。两岸野堤,芳草连天。宋 代仁宗皇帝有一次召见公安人张景。仁宗问:“卿居何 处?”张景答:“两岸绿柳遮虎渡,一湾青草护龙洲。” 虎渡河被称为沱水,并且曾是长江两大支流中的一 支。这是近年我在《楚北水利堤防纪要》中看到的,不知 真假。据说周朝之前,虎渡河为长江南支。汉代时,南支 淤塞,北支扩大为长江主流。北支即为岷江。南支虎渡河 (沱水)仅成为长江泄洪的小河了。 按老辈人的说法,这 样的记载值得怀疑。老辈人说,过去的虎渡河不过是一条 小沟,两岸的人可以隔沟对火,以后逐渐崩坍才成如今这 模样。《公安县志》也记载,当年虎渡口宽仅丈许,故江 流之入者细。因吴三桂蹂躏,撤毁石矶,导致今宽数十 丈,故江流取捷径入洞庭。为何吴三桂干出这等伤天害理 之事来,不得而知。 河水常年冲刷以致河流增宽,岁月如此,不足为奇。 在我的故乡黄金口码头,与水相近的岸边,多是倾圮的墙 基,断砖碎砾,锈蚀铜钱历历在目。老辈的人说,黄金口 沿河过去是一排排吊脚楼——公安靠近湖南,建筑风格与 湖南近似(黄金口的一条主街就叫益阳街,多为湖南益阳 人居住),居民在后门用吊桶打水。后来,这些吊脚楼就 被汹涌的河水啮噬一净了。在那些被波浪冲刷的瓦砾中, 可以想象得到故乡小镇——一个繁华河埠的古老小镇。 虎渡河流域,多有热闹小埠,仅称为“小沙市”“小 汉口”的就不少,像闸口、南平、弥市、黄金口等。原因 是它为连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主要河道;从三湘四 水来的货物,木、竹、漆、篾器、干鱼、板栗、李子等, 都经此河而流向长江;而从四川、湖北、河南甚至下江来 的各种货物,特别是日用杂品,又同时送抵洞庭湖沿岸。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仅黄金口码头就千帆林立,河 堤上到处是货物。小小虎渡河流域,竟有五邑帮、河南 帮、衡阳帮、荆宜帮、湖南帮(又称南帮)、天门帮、九里 帮、黄帮等船民帮口,各种船如湘驳、乌江子、湖南倒扒 子、铜勺子、麻洋子、五板子、七板子、舵笼子、丫梢划 子、松滋葫芦子、浏阳铲子、蛾眉豆、荆帮划子等不下几 十种船形来来往往,各种口音的人熙熙攘攘。小时常常跟 着船民的孩子唱:“乌江子,两支角,只走新康靖港河, 出了靖港河,就要扳掉两只角。” 在我看来,最干净整洁的船要数湖南来的船,他们的 船总是刷得金黄锃亮,船舱一尘不染。这些船都是一家一 户,很有点居家过日子的味道。而四川来的船就糟糕透 顶,那些舵笼子盖的篾篷歪歪倒倒,破烂不堪,船身从没 有过桐油的光泽。川船上都是单身男人,狗窝一般就不足 为奇。而且川船上的人都不知羞,时常光着屁股扳舵,当 地的人是不理他们的。 船数湖南的倒扒子最多,规格因地而异,有临湘的、 长沙的、湘乡的、湘潭的、衡山的、捞刀河的,等等。这 种船可以两头航行,吃水深,适应性强。我至今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