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精)/木铎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精)/木铎
作者: 张岱年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精)/木铎
ISBN: 9787221143686

作者简介

张岱年,原名宇同,别名季同,出生于北京,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其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内容简介

民族精神的自觉与弘扬 近几年来,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提出一 项见解,认为《周易大传》的两句话“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述。这只是用最简括 的词句来表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这两句话有深厚 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理论含义,这需要加以解释。自 强不息的哲学基础是重视人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厚 德载物的哲学基础是重视整体的以和为贵的理论。 儒家最重视人格,强调人之为人。人格是近代的 名词,古代称之为人品。儒家强调人与其他动物的不 同,要努力做一个人,同时也承认别人也是人。做一 个人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所谓自 强就是在德行、知识、能力各方面不断提高,从而保 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自强观念包含对于人的主体性的 肯定,包含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肯定。 古代哲学家曾经讨论“强”的问题。《中庸》云 :“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 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 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 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里分别论述了三种“强”。北方之强即勇力之 强;南方之强即以柔胜刚之强。《老子》云.“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又云:“柔弱胜刚强。”《中 庸》所谓南方之强,显然是指老子而言。“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之强,是道义之强。儒家强调道义 之强,即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坚持原则,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就是坚持自己的主体性,努力上进 ,决不休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亦称为刚健。《周易· 乾卦·文言》云:“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刚健即积极进取、永不退缩。《易传》提出刚健 而加以宣扬,在中国历史上,刚健自强的思想起了激 励人心的伟大作用。特别是在国家民族遭受外来侵略 的时候,志士CA、爱国群众起来进行英勇的斗争,更 显出刚健自强思想的光辉。 “自强不息”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厚德载物” 则是一种博大宽容的精神。老子宣扬以柔胜刚,《易 传》则以“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并列对举,从 而将刚与柔统一起来,“厚德载物”含有“宽柔以教 ”的意谓。厚德载物,即待人接物,要具有宽容、宽 柔的态度。既肯定自己的主体性,也承认别人的主体 性;既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也要承认别人的人格 尊严。在国际关系上,厚德载物的原则表现为和平共 处,反对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向来不主张向外进攻, 古代建筑的长城,本是一种防御的工程,这也是中国 文化中重视和平的表现。 厚德载物的思想基础是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和 ”的观念起源很早。《国语》记载,西周末年周太史 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所谓“和”即是多样性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