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科技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64
折扣购买: 映射的存在(现实主义)/艺苑下午茶丛书
ISBN: 9787530864517
朱志刚,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致公党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天津水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水彩画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受到收藏家的好评和收藏。多次出版个人专著。2010年作品四幅选人《中国水彩名家》。
卢梭1812年生于巴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是裁缝。他开始学习绘 画是受母亲家里人的影响。虽然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进入古典主义画家的画 室学画,可是在画室做学徒期间,他就经常到远离巴黎的郊区农村去画风景 写生,也常到卢浮宫去临摹17世纪风景大师洛兰(ClaudeLorrain)的风景画 ,仿佛对自然有一种天生的喜好。后来他曾对评论家说自己在“青年时代就 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步行者”,他不停地穿梭于森林与乡村之中,对于自然界 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并急于将它们全都揽入自己的画布之中。 卢梭的风景画最初受到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雷斯达尔和霍贝玛的影响, 他作品中那种雷霆万钧的力量与独特而富于崇高感的构图都是受这两位风景 大师的启迪。1832年。法国沙龙展出了康斯太布尔的作品,给他的印象极为 深刻,康斯太布尔对于天空、云彩、空气的行云流水般的描绘令他如痴如醉 ,他随后便改变了洛兰式的古典画法和色彩,而更接近于现实了。在1831— 1832年间,卢梭周游了整个法国,在此期间,他选择最有野趣的地方进行写 生,并两次去诺曼底,亲身领略那里的群山、海洋和天空的天然魅力,这些 经历都在他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卢梭在旅行中创作了一幅名为《诺曼 底的市场》的作品,这幅作品一反古典主义的全景式构图,而是选取街景的 一角,描绘了在夕阳照射下宁静的房屋与散落的人群。他格外注重对于光线 、空气、天空、阴影的塑造,使得作品中的生活场景如同照片一般真实可感 ,活灵活现。后来他又创作了《格朗维尔近郊景色》(1833),这幅作品在沙 龙展出后便引起了广泛注意。被认为是30年代法国风景画的纲领性作品。这 幅画所描绘的是单纯的乡村风景。并且具有风俗画的特点,画中有马拉的大 车,奔跑的孩子和他们的狗,简陋的篱笆,远方的石院墙,烟囱里袅袅升起 的炊烟。这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自然而富有生机,他细致入微的描绘,对 于光照下的体积感与质感的把握,令观众身临其境。这种手法卢梭在此后的 创作中一直存在,因此这幅画也是卢梭风景画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 虽然卢梭早年想要参加罗马大奖的评选,和其他许多画家一样走官方道 路,并且在1834年的沙龙上还曾获过三等奖,但是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手法 和作品的现实题材却一直令官方沙龙难以接受。为了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他常常到实地进行考察和写生。例如有一次他为了画瑞士的一座名山,就 直接前往瑞士进行写生。这种创作方式与学院派画家们闭门造车、臆想拼凑 的创作方式大相径庭,因此引起诸多学院派画家的不满。1835年,他将瑞士 旅行的成果总结为一幅瑞士版的《格朗维尔近郊景色》,但是作品所表现的 却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山区中平民的生活。保守的官方沙龙不能容忍不加 修饰的乡村野夫进入到画面中去,于是拒绝了这幅作品。当时支持卢梭的朋 友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在奥尔良公爵那里教画的谢菲尔(Ary Scheffer)— —他也是许多浪漫派画家的朋友——曾把自己的画室借给卢梭,帮助他创作 这幅画,因为卢梭自己住的阁楼实在太小了。在沙龙拒绝这幅作品之后,谢 菲尔又慷慨解囊。将这幅画买下。并在自己的画室展出。为卢梭鸣不平的评 论家普朗什(Gustave Planche)语词犀利地给沙龙评委写了一封信。指责他 们将这样一幅杰作拒之门外。然而,这种义举反而激怒了沙龙的评委,法兰 西学院的院士们将这封信和卢梭此画的展出视为一种对权威的挑衅。这导致 此后一连15年,卢梭的作品都再没有在沙龙展出。 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