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第2版)

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第2版)
作者: 杨丽,侯惠如,石海燕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39.00
折扣价: 109.90
折扣购买: 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第2版)
ISBN: 97870306865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健康体检基本知识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会将自己的金钱和财富交给专业的理财公司打理,却往往容易忽视做好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健康的打理,其实健康犹如财富,也需要管理和经营。管理好健康是人生最大的投资。
  也许有人要问:健康需要管理和经营吗?如何管理和经营呢?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是否也要交给专业机构来打理?还是自我管理?有这样一句话:把生命交给上帝,把疾病交给医师,把健康交给自己。也就是说,健康就掌握在您自己手中,因为没有人比您自己更在意您自己最大的一笔财富——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只要采取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不要死于无知。”
  专家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经营和管理。然而,管理健康与理财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健康绝对不仅是医学的范畴,还包括体能、生活方式、营养、体态等。一个优秀的健康管理专家,不仅要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
  对健康的管理和经营就是了解健康状况,做出健康状况的评估,以便进行必要的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健康体检;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一、了解健康,是迈向健康的第一步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除了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有道德。因此,只有这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健康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生命质量;另一个是生活质量。
  所谓生命质量主要指生命的长度,任何意义上的健康都必须意味着长寿。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出新说: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生得好”,不但是指五官端正,更重要的是没有疾病,尤其是没有遗传疾病。“活得长”,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2~6岁,但是,如果男性注重自我保健,应该活得比女性更长,因为从成长和发育期来看,男性比女性要晚5年左右。“病得晚”,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使你能活到88岁,如果你在20岁就开始生病,慢性疾病折磨你60多年。还是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身体,要让疾病晚点来。“死得快”,就是身患疾病的时间短,如果一个人87岁得病,88岁去世,这样,既减少本人的痛苦,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昔日黄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当代医学研究也从基因角度及生长发育期判断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在125~175岁,人类目前依然是死于疾病而不是死于衰老。
  所谓生活质量主要指生命的宽度,我们的人生在提高身体生理的健康同时也在寻求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健康的人在长寿的基础上,不仅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宽的适应力、较强的应激力和充沛的预备力。
  二、亚健康是潜在的危害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或体会:由于近期身体不适到医院做体检,常规体检结果均正常,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师下结论未见异常,甚至有些体检单的结论是健康。但是身体确实不舒服、精力不集中、乏力、疲劳、颈肩部僵直、没胃口、易发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传统体检的目的是筛查有无疾病,医师关注的也是患了哪种疾病和对患者给予怎样的相应治疗。这是大众和医疗机构对于“健康、疾病”的传统认识。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导致了医院体检的定位偏差,传统体检已经不能适应人类对于健康、疾病认识的提高。
  三、健康体检是健康投资中的一个聪明举措
  健康体检是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是健康管理的第二步。健康体检是在人类对于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健康体检的实施就是对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以便发现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
  健康体检的目标是“预防为主”和“治未病”,是定期地进行周期性检查,是从物理检查中发现异常体征;是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寻找身体质变的信息;是在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及早发现其危险因素。
  四、为什么要进行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是在身体健康(大部分人可能存在影响健康的风险因子)时,主动对整个身体进行检查,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获得健康的信息,知道自己在健康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自己的健康走向有一个预估,并且为正确地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合理运动指明方向,一旦发现潜在的危害健康的风险因子,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设计更为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使自己拥有健康的生活。
  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体力劳动减少、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精神过度紧张、摄取热量过多,因而出现了“现代生活方式病”。这些潜在的危害长期损伤着身体,最终必然导致疾病。在疾病显现前能够明确这些危险因子,并及时阻断是明智之举。“无病看医生,以后不得病”正在成为新的需求。
  第二节 体检者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健康体检是一门科学,哪些人群该查哪些项目,不同的年龄段和生命周期重点检查什么项目,是有一定讲究的。
  健康体检一般应根据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个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及家族遗传病史、近况、生活方式等综合因素考虑,决定选择较适合于本人体检项目的菜单。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项目,以便得到较为全面的健康信息。当然,如果体检时什么检查都做,虽然也是一种方式,但这是不科学的,一是经济负担会加重,二是医师一般不会为体检者做这种“大包围”式的检查。一般体检都会有所选择地做一些检查,我们通常称为“筛查”。如通过筛查,发现有异常的项目,再做进一步的检查,这样既不会浪费太大,又基本能达到体检的目的。体检者需要检查的项目不要自作主张,最好征求医师的意见。
  正确的做法是,受检者在体检之前将个人的有关情况和担心详细向医师说明,由专业医师进行综合分析后,根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做出既符合受检者的体检项目又比较经济实惠的个性化方案。
  自选体检项目时也要征求医师的意见,受家族病史、年龄、嗜好的影响,人与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不能为了省钱专门选择常规检查项目中几个项目进行检查,因为这样检查出来的结果不能反映出整个身体的情况;也不能撒大网,浪费医疗资源,对自身身体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有些检查并不是无创、无损伤的)。
  近年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心理及压力测定仪、红外热呈像系统、“鹰眼”疾病早期诊断系统、超倍生物显微系统、脉搏波检测、心脏负荷测定系统、量子共振检测、虹膜检测、食物不耐受检测等检测仪器是对传统医学检测方法和手段的补充,能够全面了解健康状况,是亚健康检测的有效方法。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医学诊断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型仪器和诊断方法不断涌现,使人们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比如,PET/CT技术(中文名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PET/CT将PET和CT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融合在一起,发挥了“和谐”的优势。PET从人体的基础,即细胞和细胞内的分子水平,发现人体内的基本生物功能,包括代谢、血流、生物调节等过程的细微改变;CT则同时清晰地显示上述生物功能在人体内的具体部位和对应的器官和结构。两种技术同时工作,协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判断疾病是否存在、疾病的特征,根据每位患者检查的具体情况,更准确地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监测疗效。PET/CT目前主要用于心血管、脑疾病和肿瘤领域。在心血管方面,可以协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检测、心脏神经支配和心脏缺血后存活心肌的检测。脑疾病方面,对脑肿瘤、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和癫痫病的诊断有很好的效果。在肿瘤检测方面,可以协助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肿瘤发展程度和累及范围的界定、治疗靶向选择和疗效监测、复发和转移灶的确定、临床预后的评估等,特别是PET/CT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就是说,如果PET/CT检查没有发现体内明确异常改变,则受检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生重大疾病或难以控制的进展期肿瘤的可能性就非常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基因作为遗传性疾病的物质基础,若出现变异则很难改变,但基因变异并不一定导致疾病;很多以前认为是基因变异所致的疾病,目前证明是蛋白质的表达异常。疾病是基因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基因变异的个体在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下也会得病。基因多态性检测(SNP检测)是检查基因的变异,用来评估疾病风险;蛋白质组学检查是检查表达异常的蛋白质;二者结合来确定患病风险,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进而通过调节外界因素,找到影响蛋白质表达的因素,是饮食、环境还是心理因素,做针对性、预防性措施,以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所以进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检测在疾病预防上有重大意义,同时,使得个性化医疗成为可能。
  一个完整、适合的体检方案,最好在专业健康保健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期达到体检的基本目的。团体体检除上述的信息外,选择体检套餐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分不同层次确定体检项目。
  我们听到一些受检者说:由于是自己选择体检的项目不够全面或不完全适合自身情况,导致检查结果没有反映真实的身体状况。体检项目的选择就像到餐厅吃饭,体检套餐是体检中心精心配好的桌席,你可以自己点“菜”,或者说出自己的体检目的,让体检医师帮你搭配。我们建议由“专家点菜”为您服务,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体检单位制定“套餐式体检项目”,为受检者在基本套餐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的体检项目。
  随着健康事业的发展,如今体检项目已多达几百种,每一位走进专业体检中心的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查哪些项目?
  一、基本项目不可少
  不管是谁参加体检,基础项目不可少,这些项目一般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内科医师、外科医师、五官科医师常规查体;妇科医师常规查体;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ALT(即GPT),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胸部X线,B超(肝、胆、脾、胰、肾)等。
  根据受检者个体身体状况、生活方式不同及年龄和财力情况,可在基础项目外适当扩大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可扩大到最多11项:乙肝可加查所有的抗原及抗体共5项,就是通常说的乙肝二对半;血脂检查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以评估心脑血管风险度;在通常采用的B超声波检查基础上,可以选择彩色多普勒增加检查范围,如检查颈部和下肢大血管、甲状腺和眼等小器官;此外,妇科可增加一些项目或同样项目可选择更先进的检查技术(检出率会大大提高)。
  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特点作参考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结果,男性60岁以后、女性65岁以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居首位;北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由于沿海居住的人进食海产品较多,血尿酸普遍较高,有可能出现尿酸损伤骨骼、动脉及患结石的情况而自己并不知道,所以有必要结合个体做必要的现状了解;一些肿瘤的发病存在地域的差别。所以在医学专业背景知识指导下,才能做到健康体检的科学和完整。
  1. 30岁以下年轻人 如无特殊情况,只需做基础项目,不必增加检查内容。对青少年来说,重点是了解生长发育情况,因此,检查项目重点应该针对生长发育的一些指标,如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肺功能,还有视力、色觉等方面的检查;另外,要注意腹部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做腹部B 超检查。最后,应抽血检查肝、胆、肾功能情况和有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常做二对半检查)。
  2. 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人 在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压力现状,适当增加有关检查项目,比如心理及压力测定、“鹰眼”诊断系统。
  3.40岁以上的男性 定期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