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1.80
折扣购买: 去艺术博物馆吧(精)
ISBN: 9787559624253
毕业于巴塞罗那大学圣乔治美术系,已编写整理150多本图书,涵盖美术、历史、艺术史、童书等领域。现任巴塞罗那克里斯蒂娜布兰奇学院视觉艺术教师。
停止自我贬低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用心聆听,你会听到周围的女性在用一些奇怪的词。你会注意到很多时候她们的用词听起来有点挣扎的意味——仿佛在说什么,又欲言又止;仿佛在表达自己的主张,又没那么肯定;仿佛在讲述自己的想法,又好像不是在讲述自己的观点。 你可能也有这种挣扎。 我认识的大部分女性对于既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又要遵守社会对于女性温和、宽容、淡定甚至平静的规范,都感到极大的压力——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 因此,女性在演讲和写作的时候会做一些“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其实非常重要。这些“小事”的影响很大,而且是负面的。这些“小事”就是,在表达的时候让自己的语气不那么强烈,但是这样做其实会让女性的声音变得有些试探性,带有自我怀疑的意味,甚至变成自我贬低。也就是说,想要传递重要信息和真知灼见的女性,实际上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是在压抑和贬低自己,但是她们却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0种自我贬低的表达方式 1. “只是”。在写这一章的时候,我去医院,预约的是一位我从没见过的年轻女医生。在我们见面的前五分钟,“只”这个词从她口中出现了五次,比如她开头说:“我知道你来这是为了×,但是我只需要填写你的信息,所以我只要问你一些大概的情况。”她的话带有一点歉疚的意味,她实际上在负责地给我看病,但是听起来好像她给我造成了某种麻烦一样。 我们很喜欢在句子中使用“只是”——“我只是担心……”“我只是想确认……”“我只是想知道……”我们感到自己对要说的事情感到有些尴尬或歉疚,我们担心自己语气太强硬,我们担心自己说的内容需要找到理由支撑。但是,如果去掉“只是”,这些话就会变得更有力,更自信。 “只是”和“想知道”经常一起出现。“你在做这个的研究吗?我只是想知道有没有其他公司在做类似的事情。”你可能会这样说。当你想问一个问题(特别是大胆的、可能让对方不舒服的问题时),你可以使用“只是”来安抚你的谈话对象,告诉他你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但是要注意,“只是想知道”降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掩饰了自己问题背后真正的思想和原因。 2.“其实”。我们常常使用“其实”——“其实我觉得……”“其实我有个问题。”“其实我不同意。”“其实”让人感觉,你说话的时候自己都对要表达的内容感到惊讶或者你其实不同意自己说的话。 3. “感觉/觉得”。“我觉得我们应该走不同的方向。”“我感觉报告应该这样调整结构。”我们经常无意识地这样说,因为我们对于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觉不自在,或者我们害怕让别人觉得自己语气强烈。但是,你能想象自己钦佩的某位领导对下属说:“我感觉我们应该……” 语言学家称“只是”“其实”“感觉”和“觉得”是被偷偷摸摸添加的模糊限制语。研究表明,权力和地位低的人更频繁地使用这些词,而权力和地位高的人使用这些词的频率更低,女性使用这些词的频率高于男性。 4. “抱歉,但是……”我研究生时候的两个同学兼舍友就有这个习惯。她们在顶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她们频繁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向对方道歉,很多都是没必要说“抱歉”的事情。后来,她们在厨房里摆了一个罐子,每次有人为了不正当的理由反射性地说“抱歉”时,就要在罐子里投入一美金。 当然,我们的确要为一些事情说抱歉,但是很多女性都有不自觉地说“抱歉”的习惯,为自己坐在那里说抱歉,为自己发言说抱歉,为提问说抱歉。“抱歉打扰你,但是……”“抱歉这个问题可能很愚蠢,但是……” 5. “一点”。在演讲时,我经常听到女性说“我只是想占用大家一点的时间……”或者“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点我们新产品的信息……”仿佛她们要说的话不值得大家花时间去听,或者不值得用很多话去介绍。当然,简洁很重要,特别是在工作中,但是你可以在做到简洁的同时不要用这样的词暗示“这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如果你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新产品”,而不是“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点我们新产品的信息”,感觉是不是很不一样? 6.免责声明。你可能常说:“我只是想到……”“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思考的时间都比我长,但是……”“我不是专家,但是……”“这只是我的想法,但是……”我们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表现得很谦虚,或者我们认为自己的想法还不成熟,并且希望其他人也了解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在讲话的时候不贬低自己的内容。比如,“我们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我的想法是……”原来的那种表达方式让听众觉得你说的内容可能是错误的。 7. “我讲的有道理吗?”很多女性都习惯在结束的时候加上一句“我讲的有道理吗?”这样说的意图是,与对方沟通,确保自己把意思讲清楚了。意图是好的,但是研究发现,在讲话结尾加上这个问题之后,会让这个人的讲话变得影响力更小,信息量更小。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我们问“我讲的有道理吗?”的时候,这暗示你认为听众会有很多问题或者感到迷惑,因为你没有讲清楚,而不是因为你表达的观点太复杂或者太新,需要他们花一些时间去思考! 我相信,这种习惯背后有深刻的根源。社会上有认为女性非理性、胡乱说话、不聪明的偏见,而我们把这些偏见内化为对自己的评判,导致你会觉得“我讲的没有道理”。 不用“我讲的有道理吗?”,你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与听众沟通,看看他们有没有理解你的意思,有没有跟上你的思路。比如,你可以说:“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你怎么看?”“有问题吗?”这样,你表明自己对听众的反应感兴趣,给他们提问的机会,而不用贬低自己。 8. 音调上扬。我们常常在一段话结束的时候,提高自己的音调。比如,你问朋友:“要不要一起去吃晚饭?”在结尾的“晚饭”这个词时,你的音调上扬,因为在英文的设问句句尾,人们都会提高自己的音调。当女性在一句话的结尾音调上扬时,她们说的话带上了疑问、不确定的语气。研究表明,这种语气会让听者认为讲话者不确定自己讲的内容是不是与话题有关,或者不确定讲的话是不是对当前的讨论有价值。类似的,如果讲话的音调很平,这也会降低讲话者的权威。你可以练习一下,结尾提高音调,或者用很平的音调说话,体会一下这么讲话的效果。 9. 叠加短句。想象一下,坐在桌子对面的女性说:“我们正在为之努力,因为我们希望2012年公司就开始正常运营,具体点说,是2012年4月,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时间,并且我们对此很乐观,如果融资顺利的话,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这样就是为什么我每天都在联系不同的投资者……”这种讲话方式就是在不停地叠加从句,这种迭代还打乱了她自己的思维。这让讲话者听起来有点疯狂,并且充满了不安全感。 对比一下,如果她这么说:“我们正在为之努力。我们希望2012年4月公司开始运转。我们相信,如果融资顺利,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我每天都在联系不同的投资者。”我改变的主要是停顿和标点,但是第二种表达方式让讲话者看起来更镇定,更值得信赖。 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在会议或讲话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当我们紧张的时候,我们会讲话很快,不停地讲,没有停顿。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女性这样讲话也是因为,女性讲话时被打断得更多,所以她们往往讲话更快,这样她们中间停顿的时候不容易被打断。 但是,句子之间的停顿能够传递讲话者的信心。在停顿中,你有时间呼吸,这样你能更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地呼吸赋予你的声音更多的力量和音质,并且给你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思维,而且关键的是,停顿让听者有时间理解你说的话。所以,讲话的时候记得用句号,记得停顿。 10.用问句替代陈述句。我们担心自己讲话语气太强的时候,我们喜欢用问句替代陈述句。比如,你可能觉得说“我真的认为我们需要增加营销预算”风险太高,所以你会说“增加营销预算怎么样”。问题是,你的同事不会觉得你的问题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更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意见)。这样多了,人们会认为常常用问句的女性没有自己清晰的观点,因为她们的意见往往掩饰在问句中。 有时候,使用问句而不是陈述句是有原因的,比如,如果听者可能会抗拒你的意见时,你可以用问句,让语气变得更轻柔。但是,女性使用问句常常是因为她们想要避免冲突,避免别人注意自己,避免展示自己的力量。我们用问句,是因为在以前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大胆讲话是危险的、不合适的,我们内化了这些观点,而不知道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给自己的事业带来极大的益处。 ☆为什么你至今还像毛毛虫一样,只敢在黑夜里梦想有一天或许会成为蝴蝶?为什么你不能像希拉里、特蕾莎?梅、奥普拉那样,活得光芒四射、淋漓尽致?是什么阻止了你,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美国PLAYING BIG女性影响力课程核心内容——持续15年、45000多名女性受训,其中既有年长的企业高管、大学教授、舞蹈家,也有年轻的主妇、营养师、杂志编辑、儿童读写教育专家。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今日秀》《哈佛商业评论》、CNN、TEDx等多次头条推荐的“奇迹课程” ☆阅读本书,你将可以给自己带来如下改变: 突破内在的瓶颈,重新定义生活。 学会管理自我批评。 摆脱赞美和批评的束缚。 正确应对内心的恐惧。 停止自我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