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24
折扣购买: 东坡志林(精装典藏本)(精)
ISBN: 9787547040775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苏轼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东坡《手泽》三卷,注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者也。今观所载诸条,多自署年月者,又有署读某书书此者,又有泛称昨日今日不知何时者,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中如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穿掌四语,据《东坡外纪》,乃轼谪儋耳时,醉至姜秀才家,值姜外出,就其母索纸所书,今亦在卷中,自为一条,不复别赘一语,是亦搜辑墨迹之一证矣。此本五卷,较振孙所纪多二卷,盖其卷帙亦皆后人所分,故多寡各随其意也。 卷一 记游 记过合浦 【原文】 余自海康①适②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③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④。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⑤并海即白石⑥。是日六月晦⑦,无月,碇⑧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⑨,复厄于此乎⑩?”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释】 ①海康:现在广东雷州半岛中部。 ②适:到……去的意思。 ③兴廉村:今广东遂溪。 ④官寨:今广东廉江。古有官寨港,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廉州府废石康县之六牛山,南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近官寨盐场,因名。《通志》云:县东南三十里有两家滩,海澳通大海,贼船多泊此,为石城、遂溪两县之襟要,向设军防守。 ⑤疍:疍民,海船上居民,今海边渔民先人。 ⑥白石:今山口镇。 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⑧碇:系船的石礅。 ⑨已济徐闻:已经渡过海到达徐闻了。徐闻,现为雷州半岛的一个地区。海安位于徐闻内,离海口最近,是出海必须要经过的地方。 ⑩复厄于此乎:难道又要在海里遭遇灾难吗?厄,困厄,灾难。 稚子过:苏轼幼子苏过。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 【译文】 我从海康到合浦去,遇上连日大雨,河上的桥梁都被冲毁了,大水无边无际。我从兴廉村的净行院下来坐小船到官寨,听说从此地往西都在涨水,没有能用的桥或者船。有人劝我乘坐水上人家的船出海到白石去。当天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天上没有月亮,我们停船留宿在大海的中央。四周天水相接,能看到漫天的星辰和银河。我坐起来环顾四周,叹息着说:“我为什么会多次遇到这种险情!本来已经渡过徐闻,又被困在这里吗?”小儿子苏过在一旁睡得很熟,叫他也没有回应。我自己撰写的《书》《易》《论语》都带在身边,是存于世间的唯一的版本。我摩挲着这些书叹道:“上天不会想要这些书就此绝版的,我们一定能渡过这片大水。”第二天果然渡过了合浦。七月四日我在合浦记下了这件事,当时是元符三年。 逸人游浙东 【原文】 到杭州一游龙井,谒辩才①遗像,仍持密云团②为献龙井③。孤山④下有石室,室前有六一泉⑤,白而甘,当往一酌⑥。湖上寿星院竹极伟,其傍⑦智果院有参寥泉及新泉,皆甘冷异常,当时往一酌,仍寻参寥子、妙总师之遗迹,见颖沙弥亦当致意。灵隐寺⑧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僧不下三十馀年矣,不知今在否?亦可一往。 【注释】 ①辩才:天竺僧人,宋朝元丰二年(1079)来华,住在龙井寿圣院,后圆寂于此。 ②密云团:宋代贡茶,密云龙井茶团饼的简称。 ③为献龙井:当作祭献龙井辩才的物品。 ④孤山:杭州西湖内山的名称。 ⑤六一泉:原本孤山是没有泉水的,苏轼在此发现泉水,就取名叫六一泉,也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六一居士欧阳修。 ⑥白而甘,当往一酌:泉水白色并且很甘甜,应当去小酌一番。酌:饮酒。 ⑦傍:依傍。 ⑧灵隐寺:位于西湖附近,靠近灵隐山。 【译文】 到杭州后,去龙井寺游玩,拜谒辩才和尚的遗像,还拿着密云团茶进献给他。一座孤山下有间石室,石室前有一口六一泉,泉水白色并且很甘甜,应当去小酌一番。湖上的寿星院竹子长得非常雄伟,依傍着的智果院里有参廖泉和新泉,这两口泉都非常甘甜寒冷。也应该前去泉水那里小酌。还要找找参寥子和妙总师的遗迹,见到颖沙弥也应当致以敬意。灵隐寺后面有座高峰塔,爬上去有五里地,据说有僧人上去之后三十余年未曾下山,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那里?也应该去那里看看。 记承天寺①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④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注释】 ①承天寺:现位于湖北黄冈。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到六年(1080-1083)被贬黄州,曾夜游承天寺。 ②解衣欲睡: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欲:副词,打算、将要。 ③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人。者:助词,……的人。 ④相与:一起。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有水一样空净、明澈。 ⑥水中藻荇交横:水中还有水藻和荇菜在交错着。 ⑦盖竹柏影也: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盖:原来。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的晚上,我已经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月色照进房里来,便很高兴地起床出门,欣赏月色。想到没有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人,便走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二人一起,到庭院中去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有水一样空净、明澈,水中还有水藻和荇菜在交错着,是竹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呢?只是少了我们这两个能欣赏这美景的闲人吧。 游沙湖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②,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③。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④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⑤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⑥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⑦剧饮而归。 【译文】 ①因往相田得疾:因为去查看田地而生了病。往:到……去。 ②颖悟绝人:非常聪慧。 ③辄深了人意:便能明白理解其中的意思。辄:副词,于是、就的意思。 ④蕲(qí)水:因为蕲河而得名,苏轼时期属于黄州,今在湖北境内。 ⑤王逸少:王羲之,书法家,字逸少。 ⑥子规:杜鹃鸟。 ⑦是日:当日,这一天。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方向是沙湖,也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因为去查看田地而生了病,听说麻桥有个人叫庞安常,医术很好但是个聋子,便前去找他治病。安常虽然听不见,但非常聪明。我用纸写字给他看,不用写几个,他就能很准确地明白我的意思。我开玩笑对他说:“我以手为口,你以眼为耳,都是不同于常人的人呀。”病好之后,我和他一起去清泉寺游玩。这座寺庙在蕲水郭门之外大约二里地,那里有王羲之洗笔用的泉水,水非常甘甜。下游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我做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天畅饮了一番才回去。 记游松江 【原文】 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②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③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④。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⑤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⑥,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⑦,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⑧。追思曩时⑨,真一梦耳。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注释】 ①高密:即密州,今属山东。 ②杨元素:杨绘,字元素,进士,绵竹(今属四川)人。王安石当政时期,因不支持新法被贬官。《宋史》有传。 ③陈令举:即陈舜俞,字令举,进士,湖州乌程(今属浙江)人。王安石当政时期,因不支持变法被贬官,五年便去世了。《宋史》有传。张子野:即张先,字子野。湖州,即今浙江人。进士,元丰元年(1078)卒。 ④刘孝叔:名述,湖州吴兴人。熙宁初任侍御史弹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松江:现在上海市郊。 ⑤垂虹亭:即松江亭。 ⑥吴分:松江在吴之分野。 ⑦坐客欢甚:席上的客人都十分高兴。甚:副词,十分,非常。 ⑧今岁:今年。 ⑨曩(nǎng)时:当年,指七年前。 【译文】 我曾经从杭州到高密去做官,和杨绘同船。而陈舜俞、张先都跟我一起去湖州拜访李常,于是和刘孝叔一起,在松江边摆宴。夜色过半,月亮出来了,我们在垂虹亭里摆酒共饮。张先这年已经八十五岁,因为词写得好而闻名天下。他写了一首《定风波》,大略的内容是:“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当时席上的客人都十分高兴,还有喝多了醉倒的,那时的欢乐,我至今难以忘怀。现在已经过去七年了,张先、刘孝叔、陈舜俞都已经去世了。而松江桥旁的那座亭子,今年七月九日海风吹起了大江潮,潮水有一丈多高,亭子被水冲毁,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我回想起这些往事,真的好像是一场梦。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我在夜色中坐在黄州临皋亭中写下这些。 游白水书付过 【原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①,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④,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⑥,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⑦,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⑧,观山烧火⑨,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①绍圣元年:1094年。这一年苏轼起草制诏被弹劾,罪名为“讥刺先朝”。而后被革职、贬官,甚至一月内连续三次被降职,最后降职成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十月份苏轼抵达惠州,写下文章。 ②白水佛迹院:苏轼《白水山佛迹岩》诗有注:“罗浮之东麓也,在惠州东北二十里。” ③殆:大概,差不多。 ④少北:指往北。 ⑤折:这里是转弯的意思。 ⑥磓(duī)石五丈:宋代测量河流深度的方法,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 ⑦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像雪一样白的水花,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⑧倒行: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⑨观山烧火:看到山上燃烧的野火十分壮丽的景象。 ⑩击汰:击打水流。出自《九章?涉江》(屈原)。 珠璧:借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二鼓:二更。古代计时方法,大约为现在的晚上十点。 馀甘:剩余的饭菜。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小儿子一起去白水佛迹院游玩,在温泉里沐浴,水很热,源头大概可以煮熟食物。顺着山势向东走,再往北走一点,有百仞高的瀑布。山势有八九处转弯的地方,每处转弯都成了一汪水潭,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流水像白雪一样四处飞溅,声响如雷鸣一般,既令人喜爱,也令人畏惧。水旁有数十处巨人活动的痕迹,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晚上往回走时,看到山上燃烧的野火十分壮丽。上上下下走过了很多道山谷,终于到达了江边,山中的月亮出来了,照着水波和江边的激流,掬起一捧江水看着映照在水中的月亮,非常美丽。回到家时已经二更天了,重新和苏过饮酒谈天,吃菜。看着两人的影子非常寂寞,睡意全无,就把经历写下来交给苏过。东坡翁。 记游庐山 【原文】 仆①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②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③来矣!”不觉作一绝云④:“芒鞋青竹杖⑤,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⑥。”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⑦。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⑧,初游⑨杳霭⑩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注释】 ①仆:我,自己。 ②殆:几乎,近于。 ③苏子瞻:指作者自己,苏轼。 ④一绝:《苏轼诗集》里《初入庐山三首》(其三),根据文章,这应该是第一首。 ⑤芒鞋:草制成的鞋。 ⑥故侯:作者哂笑自指。 ⑦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意思是青山如果没有素雅之美,就算是再高我也不会和它太亲近。 ⑧清赏:绝美的观赏。 ⑨初游:又为“神游”。 ⑩杳霭:幽深高远的样子。 徐凝:中唐诗人。李白之诗:本文说的是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旋:随即,一会儿。 开先寺:原本为“开元寺”,但庐山没有开元寺,因此应为“开先寺”。 西林:西林寺。 又作一绝:写下《题西林壁》。 到处看山了不同:此句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版本。 【译文】 我第一次进入庐山,那里的山谷奇异秀丽,是我平生从未见过的,对这些美景有些应接不暇,因此虽有感慨却不想作诗。之后见到山中的僧人和俗人,都说:“苏子瞻来这里了!”我不由得写了一首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写好后又嘲笑起自己所言的谬误,接着又写了两首绝句:“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那天有人把陈舜俞的《庐山记》寄给我,边走边看,看到其中所记的徐凝、李白的诗,不自觉失笑。接着去开先寺,主持和尚请我写首诗,于是写了一首绝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我在庐山之南往来了十余天,认为这里的景色美到无法形容,要说最美的景致,应该算是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写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总老一起游览西林寺,又写了一首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庐山诗也就写到这里了吧。 记游松风亭 【原文】 余尝寓居惠州①嘉祐寺,纵步②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③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④,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⑤,退则死法⑥,当什么时也不妨熟歇⑦。 【注释】 ①惠州:苏轼曾被贬官到惠州(今属广东),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②纵步:迈开脚步。 ③就:就近,接近。 ④木末:树枝的枝梢。 ⑤死敌:败亡在敌人手里。 ⑥死法:亡于军法。 ⑦熟歇:熟睡,好好休息。 【译文】 我曾经在惠州的嘉祐寺里寄住,散步走去松风亭下,觉得非常疲惫,想要在这片林中停下休息。抬头望见亭宇的屋檐还在树梢之后,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走到那里?很久之后突然对自己说:“这里有什么不能歇息的!”于是就像被鱼钩挂住的鱼,突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能够悟出这个道理,即便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鼓如雷的情况下,进攻就被敌人杀死,后退会被军法处死,那个时候也不能耽误熟睡休息。 儋耳夜书 【原文】 己卯上元①,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②,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⑥。 【注释】 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为己卯年(1099)。上元即为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 ②民夷杂揉: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在一起。民,汉族;夷,当地部落,少数民族。 ③屠酤:屠,屠户,杀猪为生;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④三鼓:夜半三更时分。 ⑤再鼾:一觉睡醒便又睡下。形容休息过一段时间。 ⑥“然亦笑”后四句:笑韩愈钓鱼运气不好,没有什么收获就要离开,但是并不了解钓鱼的人却非常愉快,心思并不在得到鱼。这句话讥讽了那些急功近利的人。 【译文】 己卯年上元佳节,我在儋耳。有很多位老书生来拜访,对我说:“今夜月色上好,先生能一起出游吗?”我高兴地答应了,和他们一起出门。走到城西,到僧舍里去,又经过小巷,本地人和夷狄住在一起,卖肉的屠户和沽酒的酒家交错。回到家里已经过了三更。家里关门就寝,已经睡得很熟了。我放下竹杖忍不住笑了,谁得到了什么谁又失去了什么呢?有人问我为什么笑,我是笑自己,也是笑韩愈说钓不到鱼,就要到更远的水域里去。他根本不懂钓鱼,真正钓鱼的人,未必在乎能不能钓得上大鱼。 忆王子立 【原文】 仆在徐州①,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②,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明年,余谪③黄州,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④忆与二王饮时也。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哀哉⑤! 【注释】 ①徐州:今属江苏。苏轼于熙宁十年到元丰二年(1077-1079)在徐州任职。 ②过:拜访。 ③谪:被贬官、降职。 ④盖:原来,因为。 ⑤哀哉:表示悲伤或者痛惜的意思。 【译文】 我在徐州时,王子立、王子敏都在官舍里居住。那时蜀人张师厚来拜访我们,二王还很年轻,我们一起在杏花树下吹洞箫、饮酒。第二年,我被贬谪到黄州做官,对着月亮独自饮酒时,曾做过一首诗:“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是因为想起了和二王一起喝酒的时候。现在张师厚早已经死去了,今年王子立也去世了,真是伤感啊! 黎子 【原文】 吾故人黎①,字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②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③戏之为“黎子”,以谓指其德④,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⑤。一日联骑出⑥,闻市人有唱是果鬻⑦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⑧。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⑨,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注释】 ①黎(chún):广安(今属四川)人,字希声。进士出身。苏轼曾做《眉州远景楼记》,文中赞赏他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 ②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文忠为其谥号,是苏轼的老师。 ③刘贡父:刘攽,字贡父,临江(今属江西)人,进士出身,父兄三人同为庆历进士。因反对新法被贬,卒官中书舍人。为人疏俊,不修威仪,因此遭怨,然终不能改。《宋史》有传。 ④德:原指品德,本文指的是性格。 ⑤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不知道世上还真有这种水果。 ⑥一日联骑出:有一日我们一同骑马出去。联:相同,一起。 ⑦鬻:动词,卖。 ⑧入鬼录:指已经去世。 ⑨刘固不泯于世者:刘攽是个不与世人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人。 【译文】 我过去的好友黎,字希声,对《春秋》的研读很有心得,欧阳修很喜欢他。但是他这个人有些木讷、迟钝,刘攽戏称他是“黎子”,本来是说他这个人的品质的,不知道世上还真有这种水果。有一天我们一起骑马出去,听到市井中有人高声叫卖这种水果,当时大笑,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现在我被贬谪在海南,住的地方有这种水果,果实累累,可这两位朋友已经不在人世了。想起那些故人的高尚品德,怎么再见到!刘攽是个不和世人同流合污的人,黎也能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苟且随同一般人。 记刘原父语 【原文】 昔为凤翔幕①,过长安,见刘原父②,留吾剧饮数日。酒酣,谓吾曰:“昔陈季弼③告陈元龙④曰:‘闻远近之论⑤,谓明府骄而自矜。’元龙曰:‘夫闺门雍穆⑥,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⑦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⑧;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⑨;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安足录哉!⑩’”因仰天太息。此亦原父之雅趣也。吾后在黄州,作诗云:“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谁人念此翁?”盖记原父语也。原父既没久矣,尚有贡父在,每与语。今复死矣,何时复见此俊杰人乎?悲夫! 【注释】 ①凤翔:今属陕西,苏轼中进士以后在凤翔任职。 ②刘原父:刘敞,字原父,庆历进士,学问渊博。 ③陈季弼:陈矫(东汉末人),字季弼,广陵东阳人。 ④陈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任广陵太守。 ⑤闻远近之论,谓明府骄而自矜:陈矫曾经劝诫陈登说,听附近的人议论,说你骄傲且自以为是。 ⑥雍穆:和睦,融洽。 ⑦陈元方:陈纪,字元方,后汉人。其弟陈谌,字季方。二人以德行闻名。 ⑧华子鱼:华歆,字子鱼。三国时魏国大臣,魏文帝即位,拜为相国。 ⑨赵元达:赵昱,字元达,琅琊人。为人耳不斜听,目不妄视。 ⑩馀子琐琐,亦安足录哉:其余的人资质平庸、卑微,哪里值得被提及!琐琐:形容人平庸、卑微。 【译文】 我在当凤翔幕时,路过长安,去拜见了刘敞,他留我住了很多天,一同饮酒。酒喝到微醉时,他对我说:“陈矫曾经告诫陈登说:‘听附近的人议论,说你骄傲且自以为是。’陈登说:‘若说兄弟和睦,德行出众,我敬重陈元方兄弟;若论洁身自好,遵守礼法,我敬重华歆;若论操行高洁,有见识重义气,我敬重赵昱;若说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奇逸超过常人,我敬重孔融;若说有英雄的杰出之姿,有称王称霸的谋略,我敬重刘备。我敬重的人这么多,哪来的骄傲自满呢?其余的人平凡卑微,怎么值得被提及!’”于是刘敞仰天长叹。这本来也是刘敞的一种雅趣吧。后来我在黄州时,写诗说:“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谁人念此翁?”这是记录的刘敞所说的话。刘敞去世已经很久了,他的弟弟刘攽还在时,我常常跟他说这件事。现在刘攽也去世了,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这样的人中龙凤啊?真是悲哀的事情! 怀古 广武叹 【原文】 昔先友史经臣彦辅谓余①:“阮籍②登广武而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③成其名!’岂谓沛公竖子乎?”余曰:“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④。”其后余闻润州甘露寺⑤有孔明、孙权、梁武⑥、李德裕⑦之遗迹,余感之赋诗,其略曰:“四雄皆龙虎,遗迹俨未刓⑧。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废兴属造化,迁逝⑨谁控抟⑩?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聊兴广武叹,不得雍门弹。”则犹此意也。今日读李太白《登古战场》诗云:“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乃知太白亦误认嗣宗语,与先友之意无异也。嗣宗虽放荡,本有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于酒,何至以沛公为竖子乎? 【注释】 ①先友:已经亡故的朋友。史经臣:字彦辅,与苏轼为同乡。 ②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魏晋人,和司马氏意见分歧。 ③竖子:小子,是对人的蔑称。 ④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不是的,阮籍是在感慨当时没有像刘邦、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小子指的是魏、晋时候的人罢了。 ⑤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传说三国时期建造,唐朝扩建。 ⑥梁武:梁武帝萧衍,梁国君主。 ⑦李德裕:李吉甫的儿子,字文饶,官至宰相。 ⑧刓(wán):损毁。 ⑨迁逝:人事纷扰、多变。 ⑩控抟(tuán):掌控。 雍门弹:雍门周弹琴的故事。苏轼用这个典故是想表达自己无人欣赏、抱负无法实现、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登古战场》诗:即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沉溺:过量喝酒。 非至公:并不是最公平的。 故一放于酒:所以才沉溺于酒中的意思。放于酒,喝酒太过豪放。 【译文】 记得从前我的旧友史经臣对我说:“阮籍登上广武城感叹道:‘当时没有英雄,竟让那小子成名立业了!’这可是说刘邦是小子吗?”我说:“不是的,阮籍是在感慨当时没有刘邦、项羽那样的英雄,小子指的是魏、晋时候的人。”后来我听说润州的甘露寺里有诸葛亮、孙权、梁武帝和李德裕的遗迹,感慨之下我作了首诗,大意是说:“四雄皆龙虎,遗迹俨未刓。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废兴属造化,迁逝谁控抟?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聊兴广武叹,不得雍门弹。”仍然是我说的那个意思。今天我读到李白写的《登古战场诗》,诗中说:“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才知道李白也误解了阮籍的意思,和我的旧友史经臣的误解没什么不同。阮籍虽然狂放不羁,但也有意出世做官的,只是因为魏、晋之时国家动荡,很多变故,才沉溺于酒中,哪里是认为刘邦是小子呢? 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 【原文】 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①,其家所厌苦,辄与钱②,令聚③坐听说古话④。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⑤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⑥。”彭,恺之子,为武吏,颇知文章,余尝为作哀辞,字大年。 【注释】 ①薄劣:十分顽劣。 ②辄与钱:于是常常给他们钱财。辄:副词,总是、往往。 ③令聚:让他们聚集在一起。令:让,使。 ④古话:说书。 ⑤颦蹙:皱着眉头,形容烦苦忧愁的样子。 ⑥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由此得知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的是非判断,即便经过百世都不会断绝。斩:动词,断绝。 【译文】 王彭曾经说过:“涂巷中有小孩子非常顽劣,家里人都为此非常头疼,就给他们钱,让他们坐在一起听说书人讲故事。说到三国时候的事,当听到刘备兵败的时候,大家都皱紧眉头,还有人为之流泪;等听到曹操兵败,就高兴得拍手称快。由此得知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的是非判断,即便经过百世都不断。”王彭是王恺的儿子,官职是武吏,但是也知道些文章之事。我曾经为他写过哀辞,他的字是大年。 北宋微博控苏东坡最经典段子完美合集 游记、时政、美食、怀古、看病、算命、古玩、怪谈 二百余篇随笔小品,信守拈来、包罗万象、妙趣恒生 吟东坡诗,食东坡肉,读东坡志林。 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