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走对小学每一步(第4版)
ISBN: 9787513947633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工作30余年来,曾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当选北京市海淀区首届“十佳班主任”;所教班级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光荣称号;《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 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父母必读》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随笔90余篇。2000年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并在中国教育台主讲“小学生家庭教育20问”。2013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聘请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被聘任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研发顾问。 著有畅销书《走对小学每一步》。多次举办千人公益讲座,数万家长受益。"
\"哪有什么“全能冠军” 我听一位老师讲,他们学校在招收一年级新生时发现了一个“神童”。那孩子才七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入学考试时,先用英语背了首诗;然后拿起《人民日报》,不带磕巴地读了篇社论;放下报纸,又拿起小提琴,有声有色地演奏了一段《梁祝》。据说,他还很擅长电脑,汉字输入的水平可以和打字员较量。 听完了介绍,我将信将疑地问:“那孩子真的打算上一年级?”这位老师自豪地说:“当然,而且分在了我的班。” 我不禁替这位老师捏了把汗:这么全能的孩子,要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教,难度该有多大啊! 过了一学期,当再遇到这位老师时,我迫不及待地问她:“你那个神童弟子怎么样了?”没想到,她很平淡地回答:“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我好奇地问:“难道他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老师说:“那孩子确实聪明,主要是家长教育得好。说实在的,真的很少见到这么执着的家长。他妈妈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冠军’,她的目标是,孩子不管学习什么科目,成绩都得优秀,而且要拿第一名。她说只有从小这么培养,长大才能无论遇到什么竞争都稳操胜券,还说现在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做的事情也简单,这样高标准严要求是科学的。” “孩子受得了吗?”我有些担心地问。 “还行吧,我想是习惯了。但我总觉得他身上缺少像其他孩子那样的朝气。” 大约又过了一个月,我去他们学校办事的时候,恰好见到了这个“全能冠军”——他规规矩矩地站在老师旁边,眼里噙着泪水。原来,这孩子因为不会跳绳,怕体育测验,所以撒谎说肚子痛,躲在厕所里不去上课,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老师叹了口气:“世界上哪有什么‘全能冠军’啊!这孩子的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自然有比不过别人的地方,但又怕家长责怪,所以只好撒谎了。” 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长短。我们每个人因为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的不同,都有所能、有所不能。对孩子严格要求是正确的,但也要讲实际。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揠苗助长的做法并不科学。曾听过一位妈妈责备女儿:“你弹琴总比不过薇薇。”小姑娘理直气壮地反驳:“我画画比她强。”这就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实际情况的差异。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不会正面抵抗,如果遇到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比如像前面讲到的那个孩子,他会躲在厕所里逃课,这个方法在大人看来很可笑,却是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想到的最佳方案。 所以,不要再要求孩子当什么“全能冠军”了,与其设定一个家长想要的目标,不如选择一个符合孩子实际的努力方向。人都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有些事情孩子现在做不到,以后通过努力可以做到;也有些事情,或许努力一辈子仍旧做不到,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谁的成长过程不是 这样? \" "本书作者从孩子升入小学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好成绩? 怎么辅导考前复习?做作业“磨洋工”治不治得好?帮助孩子提分,你是否找到了方法。 同一个孩子,为什么老师的眼中与家长眼中的不一样?陪伴孩子成长,你是否受到认知局限。本书作者是一位家长,也是一位老师。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体坐标系中考量的重要性——从横向比中看长短,从纵向比中求发展,才能收获更多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