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经济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大匠初心
ISBN: 9787509667026
王力,陶瓷行业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十余年行业媒体经历、十余年陶企管理经验,常年笔耕不辍,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洞见卓识。著有《中国建陶新探索》《爱陶者说》《原谅我水土不服》《高端访谈》等行业专著,参与行业巨著《中国智式一一中国建陶强盛之道》《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史》(副主编)编撰。现任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化总监、《蒙娜丽莎》总编辑、《新陶瓷》创始人,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
岭南腹地,南国水乡。在中国四大历史名镇之一的佛 山市石湾镇,有一个布满了河涌、古榕、祠堂的千年古村 ——黎涌(注:黎涌,又名藜涌、黎冲,早期及港澳同胞多 称“藜涌”,汉字简化后,部分乡民写作“黎冲”),旧称 藜水村、藜溪村。数百年来在黎涌演绎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为这个神秘的水乡古村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我们 先从黎涌四大姓氏的渊源开始,一窥古村落神秘的面纱。 萧氏 在佛山澜石黎涌村这块沃土上,住着百家姓中排列第 九十九姓的萧氏。萧姓,出自子姓,公元前682年宋国发生 叛乱,子叔平乱有功,封于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子 孙以邑为姓,西汉相国萧何即为其后。 澜石黎涌萧氏也奉萧何为远太祖。萧何是秦朝时江苏 沛县丰邑人,随沛公刘邦起兵灭秦,汉高祖时萧何为丞相 。黎涌萧氏宗祠原最早的祖祠在今祠堂以北近潘地福德坊 塘边,由于兵戈战乱及风雨侵蚀而毁,而今村中的大宗祠 为清光绪年问重建,位于黎涌上村西面,在福德坊与人和 里之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明清年问,顺德龙江萧谓川 考中进士,官至太师,后辞官归隐,萧氏一族开枝散叶。 黎涌大姓有“萧、潘、简、陈、伦”,其中萧姓是来黎涌 开村最早的姓氏。入主黎涌以萧姓为早,立“诚裕堂”, 现繁衍传承已近三十代。萧氏家族的历史,有着他们辉煌 的篇章,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陈氏 黎涌村分上村、下村,早期,村中各姓氏族人不少, 上村有简氏、潘氏、萧氏、黄氏、何氏,下村有伦氏、陈 氏、颜氏、薛氏、孙氏、曾氏。如今在黎涌村居住的,陈 氏、萧氏、简氏、潘氏可算是大族,其中陈氏居首,分布 于上村、下村,今仍在的陈姓祠堂有“澄心陈公祠” “ 木岑陈公祠”“念台陈公祠”“振纲陈公祠”“持正陈公 祠”等。 据黎涌乡《陈氏族谱》记载:“始祖世居南雄沙水井 村大井头,宋宁宗嘉定年间,徙南海澜石之南,深村堡凤 翅冈居焉”,“时由南雄珠玑卜居南海深村之风翅,随迁 魁岗之黎涌,隧为陈氏开家之祖。”南雄珠玑巷是连通南 北的交通枢纽,是广东的北大门,今已成许多姓氏寻踪探 源之地(据说已有一百多个姓氏在这里建祠纪念)。事实上 ,南雄珠玑巷只不过是诸姓族人(北方内地人)为逃避战乱 向南迁徙过程中在半路停留歇脚的一个集散地。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这个粤北山城古镇无形之中成了南徙驿站。 简氏 珠江三角洲的历史上永远铭刻着1915年即农历乙卯年 一场大洪水泛滥的凄惨景况。当年7月上旬,珠江三角洲大 面积突发暴雨,东、西、北三江水势同涨,呈现历史上最 高洪水水位,堤围多被冲决,淹没屋舍无数,饿、病死者 数万人,世称“乙卯大水”。大水灾发生后,聚园围、东 平围等围内的居民饱受洪水之灾,工厂不能开,田地不能 种,方圆几百里发生饥荒。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简照南(名 耀登,字肇章)、简玉阶兄弟听到家乡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水 灾,专程从南洋赶回家乡,目睹眼前凄惨状况,于是由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