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作者: 聂鑫森|总主编:野莽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ISBN: 9787514213560

作者简介

聂鑫森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圣手。主要从事小说、随笔、诗词、美术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夫人党》、《霜天梅影》、《诗鬼画魂》,中篇小说《蟋蟀》、《天福堂》、《地福堂》,短篇小说《贤人图》、《雨谷》、《天街》,文化随笔《红楼梦性爱解码》、《老字号》(五卷),诗集《地面和地底的开拓》等。出版有中文版小说集《生死一局》,英文版小说集《镖头杨三》等。

内容简介

脸非常白皙的女主人坐在雨的边沿上,手腕上套 着玉镯子,玉镯子闪出明丽的绿光,她的手指很修长 纤细。衣服呢,她喜欢穿红色的,浅红、深红、淡红 ,连内衣也多是红的。小保姆揉洗这些衣服的时候, 会想起乡间暮春的落花,女主人毕竟不再年轻了。不 明白的是女主人为什么这样喜欢雨。小保姆却最厌下 雨,总让她想起乡下的泥泞路,想起土砖屋子里飘袅 的霉气,想起赤着脚丫子脸朝泥水背朝天插着秧,雨 水和汗水粘腻腻地贴着肉往下流。 四十年前的黄梅雨季,雨梅还记得很清楚。是午 后,她滑出一个暗暗的圆巢,剥离开母亲的身体,迎 面感觉到一阵惬意的清凉,分明听到雨点打在青灰瓦 脊上的声音,很亮,很圆硕。接着听见厅堂里纷乱而 兴奋的脚步声,听见父亲笑呵呵地喊,就叫她雨梅! 等到她长成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她当然早已不在这座 院子里了。 父母亲在她七岁时相继亡故,她被送到外县的姨 妈家去。那个县城很小,很呆滞,于是她常常想起一 座古城,一座古城中的深巷,一座古城深巷中的院子 ,想起那一阵雨声。只有在黄梅雨季她才高兴,那种 湿润的气息使她的肺腑通明透亮,使她感受到一种遥 远的儿时的温馨。她喜欢站在雨中的月季花前,嗅那 湿湿的凉凉的香气,以致衣服湿透而不自知。姨妈骂 她是个小精怪。她说,我好想那座院子。 在县城读完师范学校,到乡下的一所小学教书。 她数着一个个黄梅雨季,却无意于许多钦羡的目光。 乡下人说她老了,一把年纪了还嫁不出去。但她觉得 自己没老,她像儿时一样生活在一座记忆中的院子里 ,洁净的花径,萋萎的青草,桂花树和枫树装点秋天 的风韵;厅堂里古色古香的明式家具,壁上挂着纸色 微黄的字画……她愿意潜在很久很久以前那种古老的 氛围中,去做一个名门闺秀。她的曾祖父是有过四品 顶戴的,祖父是著名的律师,父亲是中学校长。现实 中的一切她都格格不入,她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寻找她 的世界。 雨梅忽然抬起头,把视线抛过高高的围墙去。墙 那边也有一个院子,住着一个叫戈长生的八十岁的老 人,和一个耳朵聋得很厉害的老侄子。她至今还没见 过他们,是听她的先生季城说的。一个老老废物和一 个老废物,亏得他祖上做过两省总督! 她的视线之所以抛过高高的围墙,是因为又听见 了那苍老的唱腔声,自疏疏密密的雨线间蜿蜒而来, 是《四郎探母》中的“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 白思自叹,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我好比笼中鸟有 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她不相信这 样美的声音,出自一个八十岁老人的喉管,而这样美 的声音分明表述的是一种对人生的困惑、无奈和怨艾 ,文字已成为多余,音调竟成为了实质。那么拉京胡 的定是他的那个聋侄子了,分明京胡声与唱腔声相贴 相粘,水乳交融,这聋子琴师简直与贝多芬有异曲同 工之妙。戈长生出生在这样的名宦世家,居然没有去 弄仕途经济,却在梨园中打发了一生,退休后仍爱着 皮黄,可见他不是一个俗人。季城对他的鄙夷,无非 出于自己有一份可观的产业。她的视线抛过了高高的 围墙,轻轻地落在花木繁茂的院中(这样的人家不可 能不种花草),再飘进阔大的厅堂,抚触着老人口中 吞吐的气流和那大开大合的弓子。 她认定这是一个很古典的黄梅雨季,以致身在秋 天,还没有回过神来。 小保姆走过来。先生刚才来电话,说他玩蟋蟀去 了,吃饭不要等他。 她仿佛没有听见。 过了好一阵,她记起“电话”这个字眼,觉得很 奇怪,她家有这东西吗?转过脸,望着古香古色的厅 堂,紫檀木的太师椅,雕花的小茶几,庄重的八仙桌 ,摆在四角的树桩盆景,墙上挂着的郑板桥的竹子、 吴昌硕的紫藤、康有为的隶书。那个时代没有电话。 再一想,有,在楼上西边的一间小厅里,那里有一部 电话,还有一台电视机。她很少看电视也很少打电话 ,她希望存在于一个古典的季节里。常在那里的是季 城和小保姆。 P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