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88
折扣购买: 一次完全读懂黄帝内经(全图解)
ISBN: 9787543055629
阴阳学说: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起源 ,也是新生与消亡的根本,自然界的无穷奥秘都在其中。《黄帝内经》主 张,诊断和治疗疾病务必求之于阴阳这一根本。 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 大凡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无论是地之九州,还是人体九窍、五脏以 及十二肢节,都是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贯通的。 自然界的轻清之气上升形成天,重浊之气下降成为地。阴性柔和而安 静,阳性刚强而躁动;阴阳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过 程。阳施化清气,阴凝聚成形;寒到了极点就转化成热,热到了极点就转 化成寒;寒气凝敛,能生浊阴;热气升散,能生清阳。 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 天气下交,地气上迎,阴阳相互交通,才能产生万物。还未出地面的 为阴处,又称为阴当中的阴,若已经出了地面,就称为阴当中的阳。阳气 给万物以生机,阴气使万物成形。所以,万物的发生,因于春季天气的温 暖;万物的繁茂,因于夏季天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因于秋季天气的清 凉;万物的闭藏,因于冬季天气的寒冽。如果四时失序,气候变化无常, 那么天地之间,就会阴阳相互阻隔而闭塞不通,生、长、化、收、藏的变 化就会失去正常。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规律 阳气在白天时保护人身的外部。早晨阳气开始产生,中午阳气旺盛, 下午阳气开始衰退,汗孔关闭。因为日落以后,人们要休息了,不要过度 地扰动筋骨,不要触冒雾露之气。如果不遵循早、中、晚三时阳气活动规 律作息,人体就会生病而形体憔悴、消瘦。 卦气消息图“卦气”是汉代易学的术语,其意在用“周易”解释一年 的节气变化,其组成是由乾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依阴阳消息 的次序排列而成。《内经》认为,自然界十二月阴阳消长的变化与人体五 脏六腑的功能是相联系的,人体疾病亦与之相关。 阴与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 象的,大的还是小的,都可以划分出阴与阳。整个宇宙就是阴中有阳,阳 中有阴。 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的规律,具体表现为,相生: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相乘(五行中的一行对另一行克制太过):木乘土, 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侮(五行中的一行对克己者反克)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行的演变与配象 《黄帝内经》认为,东方青色,与肝相应,肝在五味为酸,在五行属 木,在五畜为鸡,在五谷为麦,在四季与春季相应,在天体中与岁星相应 。 南方红色,与心相应,心在五味为苦,在五行属火,在五畜为羊,在 五谷为黍,在四季与夏季相应,在天体中与荧惑星相应。 中央黄色,与脾相应,脾在五味为甘,在五行属土,在五畜为牛,在五谷 为稷,在四季与长夏季节相应,在天体中与镇星相应。 西方白色,与肺相应,肺在五味为辛,在五行属金,在五畜为马,在 五谷为稻,在四季与秋季相应,在天体中与太白星相应。 北方黑色,与肾相应,肾在五味为咸,在五行属水,在五畜为猪,在 五谷为豆,在四季与冬季相应,在天体中与辰星相应。 自然界四季的交替、五行的演变,形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 产生风、寒、暑、燥、湿。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化生心气、肝 气、脾气、肺气、肾气,从而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 《黄帝内经》认为,脏腑处于人体内,其功能活动情况与健康状况可 以从体表反映出来。现在比较通行的察言观色、手诊等就是藏象学说的一 种应用,具体来说,藏象学说主要表现为: 心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精神意识。心的荣华反映在面部,其功能是 充实和温煦血脉。心气旺盛,则面色荣润。心位于膈上面,为“阳中之太 阳”,与阳气最盛的夏季相通。肺是人身之气的根本,是藏魄的地方。肺 的荣华反映在毫毛,其功能是充养皮肤。肺气旺盛,则皮肤毫毛健康润泽 。肺也位于膈上面,为“阳中之少阴”,与秋季下降的阳气相通。 肾是密封和潜藏的根本,是藏精的地方。肾的荣华反映在头发,其功 能是充养骨骼。肾气旺盛,则头发光泽,骨骼坚韧。肾位于膈以下的腹腔 ,为“阴中之太阴”,与阴气最盛而阳气闭藏的冬季相通。 肝是人体耐受疲劳的根本,是藏魂的地方。肝的荣华反映在爪甲,其 功能是充养筋膜,能生养血气。肝血充足,则爪甲坚润,筋柔韧有力。肝 位于膈下阴位,为“阴中之少阳”,与春季初生的阳气相通。 脾为人体饮食的根本,是产生营气的地方。脾的荣华反映在口唇四周 ,其功能是充养肌肉,其味甘,其色黄。脾处于从阳到阴的位置,为“至 阴”,与长夏季节的土气相通。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像人身体中 的容器,储运饮食水谷,也是营气产生的地方。它们能转变糟粕,传输水 谷五味,进而排泄糟粕,吸收精华。而十一脏功能的发挥,又都取决于胆 的少阳之气。 人的内脏发生病变,总是在体表有所反映。所以,如果一个人的面色 发生变化,必定是他的内脏出现了病变;同样,如果通过诊脉诊察到了一 个人内脏有了疾病,他的形体必定也出现了异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 人的形体和影子相随。 经络的含义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 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 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 全身。《灵枢·脉度》中说:经脉循行于人体深部,从中分支出来并在经 脉之间横行联络的叫做络脉,别出络脉的分支叫孙络。 经络的组成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 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 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 、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与脏腑的对应 经络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可以从十二经脉的名称看出来:肺—手太阴 肺经,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胃—足阳明胃经,脾—足太阴脾经,心—手 少阴心经,小肠—手太阳小肠经,膀胱—足太阳膀胱经,肾—足少阴肾经 ,心包—手厥阴心包经,三焦—手少阳三焦经,胆—足少阳胆经,肝—足 厥阴肝经。 病变的产生多是经络不通所致 病变的产生多是由于经络不通所致,如:黄疸、突发性疼痛、癫疾、 狂症、气逆等,是经络气机持续上逆形成的。在治疗上,针灸是疏通经络 的一种重要方法。粗劣的医生只知道死守与症状相对应的若干穴位来进行 治疗,而高明的医生却注重观察病人经络中气机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 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什么是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运,是运行的意思。木、火、 土、金、水构成了五运。五运之气的运行,导致了一年四季的形成。气, 指六气。包括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 阳寒水。六气是形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两者合称五运六气。 五运主管四时 五运统领着每一年,布达天元真灵之气,统管万物生长的根源。九星 悬照于天空,七星在那里环周绕旋,于是天道产生了阴阳的变化,天地有 刚柔的区别。昼夜有幽暗与明朗的交替,四时有寒暑交替的次序,这样生 化不息,自然万物就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六气的特性 厥阴风木之气的来临是和煦的,少阴君火之气的来临是温和的,太阴 湿土之气的到来是湿润的,少阳相火之气的到来是炎热的,阳明燥金之气 的到来是清凉迅疾的,太阳寒水之气的到来是寒冷的,这是正常的四时之 气化。 运气变化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黄帝内经》认为,在同一年中,有的动物可以受孕繁殖,有的却不 能,这是由于六气和五运生化了五种不同的动物,而运与气之间又存在相 互制约的关系。气的流动造就了物体的形态,气的敷布导致生命的繁殖发 育,气终止了物体就会发生变更。然而五味所获得之气,在生化上有厚有 薄,在成熟的程度上有少有多,开始和终结都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受到了 地气的制约,所以说自然万物不得天气而不能生,不得地气而不能长。 P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