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世界的尽头

一个人到世界的尽头
作者: (韩)郑镇弘|译者:李倩楠
出版社: 广西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10
折扣购买: 一个人到世界的尽头
ISBN: 9787555103035

作者简介

  (韩)郑镇弘,博士。   韩国文化名人,文化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央日报特别评论员。   曾任青瓦台秘书长辅助官、韩国艺术综合大学任影像院教授。   座右铭“安居即安乐死”。   著有《人文丛林中发现管理学1,2,3》《郑镇洪谈人性解读》《成为奇迹的瞬间》《完美的冲动》《散播感性的病毒》等。

内容简介

背着人生的重负前行 无论是谁,在人生旅途的某个十字路口,都 会遇到需要把人生背囊重新打散整理的时候。当心中 感到焦躁, 无法看清前路时,就标志着我们到了这样一个时刻。 不必去追究 到底是自己的意愿还是他人的意愿,也不必去苦苦思 索是否可以 逃避这种状况,因为这就是人生。 当我们在人生背囊需要整理的时候置之不理,它 就会被各种杂物 填满。比起心中堆积的层层压力,人生背囊中充斥的 各种杂物会 把我们压迫得无法动弹。人生背囊里的杂物,不外乎 迷恋、悔恨、 无益的厌恶与憎恨、无用的猜忌与后悔,而舍不得丢 弃这些杂物, 正是使我们的人生之路前行得如此艰难的真正原因。 那么为什么不让我们丢掉迷恋、悔恨、厌恶、憎 恨、猜忌与后悔 这些生活中的糟粕,用希望、梦想、挑战、和谐、仁 爱、冒险来 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背囊呢?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在远行前第一次收拾背囊时 ,总是想把所有 的东西都打包带走,觉得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 因此尽管背 囊的体积越变越大,我们却还想要装进更多的东西, 我就是这个 样子。 在去圣地亚哥之前,我买了一个32升的背包,却 感觉不够大,换 了一个38升的,仍旧感觉有很多东西会装不进去,最 后换成了一 个体积足足有48升的巨大背包。尽管如此,当我打包 远行的行李 时,还是差点把它撑破了。可当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行 李不会有人 替我去背,而要完全靠我自己背负的瞬间,毫无疑问 ,我又不得 不再次费尽心思去考虑怎么缩减它。 你不妨背着一个15公斤的背包走走试试,一直在 打趔趄吧?如果 你背着这个背包再走远些,毫无疑问,它将会成为你 的“仇人”。 韩语里有句俗话说得好:“远行时,恨不得把眉毛也 剃光。”这句 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因此收拾行装准备上路时,一 定要精简再 精简。与此相同,人生的背囊也需要时时打开整理一 下。 德川家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就仿佛 在背负着沉重的行 囊跋涉。”若想走得更远,就必须一次次地把包裹整 理得更轻便。 从这个层面上说,打包现实中的背囊和打包人生背囊 是相同的, 不去一遍遍地精简,我们就无法顺利前进到更远的地 方。 而一旦想通了这一点,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就变 成一遍遍地考虑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必不可少的东西,然后不断地精简 再精简。 生活的乐趣源自清空精简行装真的是一件需要慎 之又慎的工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 原来行囊里真正缺之不可的东西是如此之少。在 人生的旅途中也是如此,真正必不可少的东西少 之又少。原本以为没有了它就活不下去的物品, 一旦真正被丢掉才会后知后觉地发现,那只不过 是生活中的装饰品,没有了它,我们所必备的品 质不会被遗失,人生的乐趣也不会消逝,我们照 样能活得精彩纷呈。因为人的品质、生活的乐趣 本就不是来自“填充”,而是源自“清空”。 当然,无论行李怎么减少、丢弃、精简,总有一 些东西是我们必 须带上路的。与之相似,在人生的背囊里,每个人都 负担着与生 俱来的责任,这些责任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压在 我们肩上, 时时刻刻提醒着它们的存在,无可避免,不能摆脱, 我们只能背 负着它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正如自己的人生背囊别人无 法代劳一般,在 现实中的旅行道路上,我们都有属于自己要背负到底 的行李背囊。 当我们真正明白并欣然承认这一点,同时有能够把它 背负到底的 决心时,我们才真正做好了远行的准备。 最终,我仍旧背负着巨大的48升背囊离开家,踏 上了圣地亚哥之 旅。一开始背着这个背囊时,因为太重会不住地打趔 趄,腰也直 不起来。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已经到了极限,真 的没有东西 可以再缩减了,我必须背负着它们前行。不得不说, 这真是有如 我人生负担般的旅行背囊啊。 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