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美术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南方想象(苏童影像)/当代名家影像
ISBN: 9787531486145
【1】 1963年1月23日,夜里,苏童出生。苏童,原名童忠贵, 祖籍江苏扬中。老家住在苏州城最北端的齐门外大街的小街 上,齐门外大街是一条很窄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走到头 就可以看见郊区乡村的村落和田野。郊区农村一直离苏童很 近,但是,他对真正的农村生活从未有深刻的体验,所以,他 的作品中也就没有真正的农村生活。他的“枫杨树故乡”系列 小说,是一种典型的虚构和想象。苏童从小生长的这条齐门外 大街,后来常常出现在他的小说中,被他虚构成“城北地带” 和“香椿树街”,他大约有二分之一的小说,都是以这条街为 叙事背景的。 【2】 1966年,四岁。这一年的5月16日,历时十年的“文化大 革命”全面发动。苏童后来谈到20世纪60年代时,感慨颇多: “生于六十年代,意味着我逃脱了许多政治运动的劫难,而对 劫难又有一些模糊而奇异的记忆。那时还是孩子,孩子对外部 世界是从来不作道德评判的,他们对暴力的兴趣一半出于当时 教育的引导,一半是出于天性。我作为一个旁观的孩子,没有 人可以给我定罪,包括我自己。这是我作为一个一九六三年出 生的人比他们轻松比他们坦荡的原因之一,也是我比那些对 ‘文革’一无所知的七十年代人复杂一些世故一些的原因之 一。” 【3】 1971年,九岁。小学二年级时,苏童患了很严重的肾炎和 并发性败血症,休学半年在家专心治病。那时候,苏童跟随父 母去医院,坐在父亲的破旧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地 扶着,“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我觉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 色一样晦暗”。大半年内,苏童没有吃过一粒盐,每天都是喝 一碗又一碗的中药。病榻上辗转数月,常常独自在家里熬药喝 药,生病造成的痛苦因素挤走了苏童所有的稚气的幸福感觉, 九岁的苏童,便尝到了恐惧死亡的滋味。正是这种童年时对死 亡的体验,才使得苏童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生命的脆弱和命 运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对死亡恐惧的阴郁氛围。半年之后,苏 童的病痊愈了,又回到了学校继续上学。也许,九岁时的病榻 体验,不仅使苏童懂得了健康的意义,也使他在童年时代就充 满对孤独、恐惧和命运的想象,甚至产生些许自闭的倾向。 【4】 后来,苏童在小说中每写到一大群孩子,当中都会有一个 孤独的孩子出现,像是一个游荡四方的幽灵。他与其他人的那 种隔膜感,不仅仅是与成人世界的隔膜,还存在于同年龄的孩 子之间。他们与整个街区的生活都有隔膜,因此他们经常外出 徘徊。作品中提到的城北地带,在他的童年、少年生活中就有 其原型。 【5】 在病榻上度过的这大半年时间里,苏童经常随手拿起姐姐 借来的小说。《艳阳天》应该算是苏童最早的文学启蒙了。苏 童始终擅长“脑造”自己小说及其人物的名字。苏童是最会给 自己小说命名的作家,像《园艺》《妇女生活》《红粉》《妻 妾成群》《桑园留念》《白雪猪头》《西瓜船》等,看似很平 常的词语,都成为苏童小说有生气的名字;作品中像颂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