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的一年

独居的一年
作者: (美)约翰·欧文|译者:孙璐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9.50
折扣购买: 独居的一年
ISBN: 9787559402165

作者简介

约翰·欧文(JohnIrving), 当代文坛无可争议的小说宗师,被公认为在世作家中数一数二的角色。他的作品在赢得文坛推崇的同时深受大众喜爱,被翻译成35种文字,世界各地的书店里几乎都能买到欧文的小说。评论界认为欧文是罕见的承袭了现实主义文学精髓的作家,将他誉为“狄更斯再世”。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表示,欧文是自己的文学偶像之一,他曾将欧文作品译介到日本、采访过欧文,还与欧文在纽约中央公园一同慢跑。 欧文作品曾三次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1980年凭借《盖普眼中的世界》摘得桂冠。 欧文作品在好莱坞也炙手可热,曾有5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他本人也是一名杰出编剧。1999年,欧文以《苹果酒屋的规则》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奖。 欧文1942年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埃克塞特,全职写作之前,曾当过二十年摔跤手。他先后养过两只棕色拉布拉多犬,分别取名为“狄更斯”和“勃朗特”。

内容简介

不称职的灯罩 露丝·科尔四岁的时候,有天晚上,正在双层床 下铺睡觉的她突然被做爱的声音惊醒,声音来自她父 母的卧室。露丝还是第一次听见这种动静,再加上她 最近饱受病毒性肠胃炎的折磨,所以,听到母亲做爱 时的呻吟,她竟然条件反射似的以为那是在呕吐。 露丝父母之间的问题,可不是只有睡在不同的卧 室里那么简单,那年夏天,他们索性分别住在两处房 子里,但她从来没见过另一座房子。到了晚上,父母 会轮流回家陪她。夫妻俩在他们家附近另租了一个住 处,每当轮到其中一个在家陪女儿,另一个就去那里 待着。配偶之间决定分居,却还没有走到离婚那一步 的时候,总喜欢做出这种可笑的安排。因为在这个阶 段,他们仍然觉得孩子和财产是双方共有的,应该慷 慨大方地互相分享,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其实,刚刚被奇怪的声音吵醒时,露丝并不确定 “呕吐”的人是她的母亲还是父亲,但是接下来,尽 管并不熟悉这种声响,她还是分辨出那是母亲的动静 ,因为她的音调里总是透着惯有的忧郁烦闷和歇斯底 里。而且,她也没有忘记,当天晚上轮到母亲在家陪 她。 露丝的房间和父母的主卧室之间,还隔着一个主 浴室。四岁的她赤着脚,慢慢穿过主浴室,顺手拿起 一条毛巾(因为得了病毒性肠胃炎,父亲告诉她吐在 毛巾里)。可怜的妈妈!她想,她得把毛巾给母亲送 过去。 比此时黯淡的月光更黯淡的,是她父亲安装在浴 室里的夜明灯。灯光闪烁朦胧,她死去的两个哥哥的 照片就挂在浴室的墙上,两张苍白的面孔跳进她的眼 帘。房子里到处都是兄弟俩的照片,每面墙上都有。 尽管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而那时露丝还没有出 生(她母亲甚至还没有怀上她),可她觉得,比起父 母,她更熟悉这两个已经消失不见了的男孩。 高个子、黑皮肤、瘦脸盘的是托马斯,和她现在 这么大(只有四岁)的时候,托马斯就已经出落得像 电影里的男主角那样沉稳自若、英俊孔武。十几岁时 ,他更是现出一副少年老成的笃定神态。(那场车祸 中,开车的就是托马斯。) 稚嫩惊惶的那个是蒂莫西:快二十岁的他却长着 张娃娃脸,脸上挂着好像刚刚吓了一跳的表情。在很 多照片里,蒂莫西的神色都是犹豫不决的,似乎老是 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模仿哥哥,表演托马斯举重若轻 的那些高难度动作。(但到头来,艺高胆大的托马斯 却阴沟里翻船,栽在开车这种微末之技上。) 露丝·科尔走进父母的卧室,看到了骑在她母亲 屁股上的那个一丝不挂的年轻男人:他攥着她的乳房 ,手脚并用地箍着她的身体前摇后晃,像狗一样。露 丝立刻尖叫起来,但她尖叫的原因,并非交媾场面的 不文明或者令人反胃——四岁的小孩哪里知道这是在 干什么,年轻人和母亲的姿态也没有让她觉得别扭。 实际上,看到母亲没在呕吐,她反而松了一口气。 露丝尖叫,也不是因为年轻人没穿衣服,她见过 父母的裸体(科尔夫妇不把裸体当回事儿),而是因 为那个年轻人的长相:她认定了他就是死去的两个哥 哥中的一个,因为他长得太像托马斯了,就是胆大得 过分的那个,以至于让露丝·科尔觉得自己一定是见 到了鬼。(P3-4)

◆ 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狄更斯再世”约翰·欧文传世大作! ◆ 村上春树:“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表示,欧文是自己的文学偶像之一,他曾翻译欧文作品、采访欧文,还与欧文一同慢跑 ◆ 《华盛顿邮报》:“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 ◆ 评论界认为欧文是罕见的承袭了现实主义文学精髓的作家,将他誉为“狄更斯再世” ◆ 欧文作品在赢得文坛推崇的同时深受大众喜爱,被翻译成35 种文字,书迷已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从纽约到巴黎到东京,谁不爱约翰·欧文? ◆ 《独居的一年》是一个关于爱欲与成长的故事,让你大笑出声,也让你默默流泪。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书籍目录

第一部 1958年夏天 第二部 1990年秋天 第三部 1995年秋天

试读内容

第一部 1958年夏天

第一章 不称职的灯罩

露丝·科尔四岁的时候,有天晚上,正在双层床下铺睡觉的她突然被做爱的声音惊醒,声音来自她父母的卧室。露丝还是第一次听见这种动静,再加上她最近饱受病毒性肠胃炎的折磨,所以,听到母亲做爱时的呻吟,她竟然条件反射似的以为那是在呕吐。

露丝父母之间的问题,可不是只有睡在不同的卧室里那么简单,那年夏天,他们索性分别住在两处房子里,但她从来没见过另一座房子。到了晚上,父母会轮流回家陪她。夫妻俩在他们家附近另租了一个住处,每当轮到其中一个在家陪女儿,另一个就去那里待着。配偶之间决定分居,却还没有走到离婚那一步的时候,总喜欢做出这种可笑的安排。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仍然觉得孩子和财产是双方共有的,应该慷慨大方地互相分享,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其实,刚刚被奇怪的声音吵醒时,露丝并不确定“呕吐”的人是她的母亲还是父亲,但是接下来,尽管并不熟悉这种声响,她还是分辨出那是母亲的动静,因为她的音调里总是透着惯有的忧郁烦闷和歇斯底里。而且,她也没有忘记,当天晚上轮到母亲在家陪她。

露丝的房间和父母的主卧室之间,还隔着一个主浴室。四岁的她赤着脚,慢慢穿过主浴室,顺手拿起一条毛巾(因为得了病毒性肠胃炎,父亲告诉她吐在毛巾里)。可怜的妈妈!她想,她得把毛巾给母亲送过去。

比此时黯淡的月光更黯淡的,是她父亲安装在浴室里的夜明灯。灯光闪烁朦胧,她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照片就挂在浴室的墙上,两张苍白的面孔跳进她的眼帘。房子里到处都是兄弟俩的照片,每面墙上都有。尽管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而那时露丝还没有出生(她母亲甚至还没有怀上她),可她觉得,比起父母,她更熟悉这两个已经消失不见了的男孩。

高个子、黑皮肤、瘦脸盘的是托马斯,和她现在这么大(只有四岁)的时候,托马斯就已经出落得像电影里的男主角那样沉稳自若、英俊孔武。十几岁时,他更是现出一副少年老成的笃定神态。(那场车祸中,开车的就是托马斯。)

稚嫩惊惶的那个是蒂莫西:快二十岁的他却长着张娃娃脸,脸上挂着好像刚刚吓了一跳的表情。在很多照片里,蒂莫西的神色都是犹豫不决的,似乎老是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模仿哥哥,表演托马斯举重若轻的那些高难度动作。(但到头来,艺高胆大的托马斯却阴沟里翻船,栽在开车这种微末之技上。)

露丝·科尔走进父母的卧室,看到了骑在她母亲屁股上的那个一丝不挂的年轻男人:他攥着她的乳房,手脚并用地箍着她的身体前摇后晃,像狗一样。露丝立刻尖叫起来,但她尖叫的原因,并非交媾场面的不文明或者令人反胃——四岁的小孩哪里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年轻人和母亲的姿态也没有让她觉得别扭。实际上,看到母亲没在呕吐,她反而松了一口气。

露丝尖叫,也不是因为年轻人没穿衣服,她见过父母的裸体(科尔夫妇不把裸体当回事儿),而是因为那个年轻人的长相:她认定了他就是死去的两个哥哥中的一个,因为他长得太像托马斯了,就是胆大得过分的那个,以至于让露丝·科尔觉得自己一定是见到了鬼。

四岁小孩的尖叫固然刺耳,而母亲的小情夫从私通对象的身上跳下来的速度之快也令露丝咋舌:他像被炮弹击中一样,被一股大力向后推着,狼狈而急切地同时脱离了床上的女人和她的床,着陆在床头柜上,砸破了床头灯,又慌忙扯下灯罩遮挡羞处。经过这样一番折腾,现在这个“鬼”没有她第一眼看到时那么恐怖了,而且,她仔细一看,就认出了他:这个男孩住在她家位置最偏的那间客房里,是她父亲的司机——妈妈说,他为爸爸工作。他还开车送露丝和她的保姆去过几次海边呢。

那年夏天,露丝有三个保姆,每一个都说这男孩脸色不好,太苍白,她的母亲却告诉女儿,有些人就是不喜欢阳光。当然,露丝从前没见过这男孩不穿衣服的样子,现下也意识到他可不是什么“鬼”,他的名字叫埃迪。虽说如此,小女孩毕竟只有四岁,还是忍不住再次尖叫起来。

她的母亲仍旧趴在床上,一如往常地镇定,她只是既扫兴又有点失望地看着女儿,没等露丝开始第三次尖叫,她就开口道:“别叫啦,亲爱的,不就是埃迪和我嘛,快回去睡觉吧。”

露丝·科尔听话地走开,再次穿过挂满照片的浴室,这时候再看,照片里两兄弟的鬼气还是比她母亲那位摔倒的“鬼魂”情人更胜一筹。而且,刚才埃迪急于遮羞,没注意到他扣在下身的那个灯罩是两头开口的,他那正在缩小的阴茎早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露丝的视野之中。

四岁的露丝毕竟年幼,记不住埃迪这个人或他的阴茎的细节特征,埃迪却记住了她。三十六年后,埃迪五十二岁,露丝四十岁,昔日这个倒霉的男孩会爱上露丝·科尔,但即便到了那时,他也不后悔和她的母亲睡过觉。啊,当然,埃迪怎么想是他的问题,我们讲的这个故事是关于露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