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6.27
折扣购买: 一看就懂的魏晋史(修订版)
ISBN: 9787509395912
张梅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苏州大学文学硕士,曾任高中历史教师、网站编辑、图书管理员工作,曾在《淄博日报》、《南方周末》、《安庆晚报》《城市快报》等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
日落西山汉王朝 汉朝与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的兴盛衰亡一样,从建立之初就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建武元年(25年),刘秀自立为帝,史称汉光武帝,东汉自此建立。由于刘秀是南阳豪强出身,所以东汉统治集团也是以南阳豪强为主的豪强集团。刘秀在位时共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四十五人,受封者多是从刘秀所属的豪强集团中选出来的。被封的豪强由于占有大量土地,把持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实际上与地方割据无异。豪强势力是东汉王朝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到了东汉末期,各方豪强割据一方,致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汉光武帝和他的继承人汉明帝在位时期,采取了许多利民的措施。他们严惩不法官吏,减轻赋税徭役,因此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改变了汉明帝从严治国的方针,对官吏和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持放纵态度,这就给贪官污吏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提供了便利。汉章帝死后,由于东汉的皇帝多幼年即位,给了宦官和外戚可乘之机,他们围绕皇权展开一场场血腥斗争,东汉的政局也开始出现动荡,其主要表现为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 东汉第一位专权的外戚是大将军窦宪。章帝去世后,年仅十岁的和帝继位,由于皇帝年幼,需要太后辅政,于是窦太后临朝。窦太后并不懂治国之道,于是将大权交给了兄长窦宪,皇权自此落入窦氏一门的手中。但外戚毕竟不是皇权的正统继承人,和帝年长之后,在宦官郑众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窦宪,可随后又出现宦官郑众专权的局面。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统治集团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专制制度使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这就给靠近权力的外戚和宦官可乘之机,外戚利用皇帝幼小掌握朝政,皇帝长大后,宦官又利用皇帝消灭外戚的机会掌权。在这种腐败的政治统治下东汉政权逐渐瓦解。 到了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已经极度腐败,汉桓帝妻妾多达五六千人。而汉灵帝继位后,其贪婪程度与桓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将东汉原有的卖官制度扩大执行,只要给钱就可以做官。而靠金钱得到官职的人为了收回买官的钱自然要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皇帝如此昏庸,官吏更是巧取豪夺,所以东汉末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广大群众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们开始铤而走险,不断发动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最初的几次农民起义都遭到朝廷的血腥镇压。 一卷在手,看魏晋时代的个性自由与艺术精神。 含英咀华,读魏晋名仕的人生沉浮与绝代风流。 【副书名】英雄,名士,这个时代的人,是不是都能“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来一趟无所顾忌的“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