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暗示/韩少功作品系列
ISBN: 9787532162680
韩少功,男,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于湖国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2),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 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晶》(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长篇作晶《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日夜书》。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1981)、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1997)、法国文艺骑士奖章(2002)、全国鲁迅文学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7)、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0)等。作晶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相术 一九九○年我和朋友们编过一期杂志,曾做过一 个小试验:刊登出四十多张人相照片,让读者猜出他 们中间的十来位罪犯,正确答案在杂志的随后一期公 布。结果不出所料,接受试验的读者们都频频失足于 这个面容的迷阵,猜测的正确率不足五分之一。他们 不论如何小心翼翼,还是被一张张清纯或者奸险的脸 骗过去了,不得不在事后怀疑和痛恨一切相术。事实 一再证明,面容与性格乃至命运的关系,一直扑朔迷 离得令人生畏。相术即便杂有一些医学和社会学的道 理,一旦有了解说人间万事的野心扩张,则成了宿命 论的旁门左道,成了“扼杀任何人生努力的符号暴力 ”(南帆语,见其《面容意识形态》文)。 中国戏剧中的脸谱可算一种准相术,力图建立面 容的标本手册,让观众一旦“知面”便可“知心”。 红脸象征忠勇,白脸象征奸诈,黑脸象征刚烈,三角 白粉鼻则象征油滑卑微,诸如此类。中国小说也有过 脸谱化倾向,比如在我读过的一些作品里,作家们总 是把两扇厚嘴唇安装在厚道人士的嘴上,似乎厚嘴唇 是缺少运动的肉脂积累,源于沉默的习惯,源于忠厚 者常有的木讷,自然成了重诺守信的形体特征。在这 种文化环境里,相术当然成了一种必不可免的知识极 端。獐头鼠目、尖嘴猴腮、三角眼、扫帚眉、鹰钩鼻 、酒糟鼻之类统统被派给了坏蛋,龙睛凤目、方头大 耳、卧蚕眉、含丹嘴、国字脸、悬胆鼻则统统献给了 道德君子——包括把“重瞳眼”献给了明主圣王。在 相术家们看来,人际命运和行为操守都可以进五官科 ,集中显示于人脸这一块仪表板。 但这些理论从来没有登堂入室,从来没有得到过 知识界普遍的承认,在有些人那里即便既信又疑,挥 之不去,也顶多落下一个“相信与不相信结合”的模 棱两可。古代著名皇帝舜是否真是“重瞳眼”,“重 瞳眼”是否称得上美貌,人们也多有怀疑。两千多年 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还曾写下著名的《非相》一 文,称“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 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相人,古之人未有 也,学者不道也。” 解读面容的努力遭到如此重挫,是否意味着向我 们迎面而来的诸多人脸只是一块块空白?是否就可以 由此判定,“一见钟情”和“一见如故”之类的故事 都属于谎言或者愚不可及的面容崇拜?事情可能没有 这么简单。也许,面容不是静止的,因此不应该简化 为相片;也许,面容不仅受制于生理遗传也受制于心 理再造,因此不光是一个脸蛋而应该包括表情活动的 全部,包括一个人全部的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 。一本《麻衣相法》无法充当廉价的先知,但并不妨 碍一个富有职业经验的警探,不难从一群乘客中一眼 辨出走私疑犯或者越狱犯。很多有关缉凶过程的报道 证明,一个神色特征,一个举止习惯,一个装束细节 ,都可以使警探胸有成竹,敏感到自己的对手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