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西美术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道德经
ISBN: 9787548059974
“道”和“名”的关系 “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这两句 话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所表达的也是同一个含义,只 是这个含义被分作了“道”与“名”两个层面来论说 。那么,“道”与“名”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简明 地说,“道”是抽象的层面,而“名”则是具象的层 面,“名”之中蕴含着“道”,而“道”则由“名” 来体现。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块电池,就是所谓的“ 名”,而在电池的身上蕴含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 量转化原理,这就是其中的“道”。电池之所以为电 池,是因为它能够进行这种能量转化,而这种能量转 化又是通过电池这一具体的物态来呈现的。这也就是 “道”与“名”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 可以说成是实质与表象的关系。 “道”与“名”所代表的实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 启迪着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实 质、什么是表象,哪一实质对应着哪一表象,而哪一 表象又反映着哪一实质。如果没有厘清实质与表象之 间的对应关系,做起事来就难免会出错。大家都熟悉 “狐假虎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老虎就犯了此 种错误。表面上看来,狐狸的确把那些动物都给吓跑 了,可实质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它有老虎在身边啊 。老虎只注意到了狐狸吓跑了百兽的表象,却忽视了 狐狸“仗虎之威”的实质,而把这种威力错误地归之 于狐狸了。 对于开篇的这两句话,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 ,还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那就是 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我们在形容某人说话或者写文章 的水平不够时,会说他词不达意,也就是说他的语言 并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他想要说明的意思。这是就普 通交流而言的词不达意,可是,如果上升到*高的层 面,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强,他就能够将自己所要表 达的意思全都说清楚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 ,事物是无限的,相应地,对事物的表述也就是无限 的。而语言是什么呢?语言就是一套意义符号,在这 一点上,它和交通标志的用途是相同的。交通标志很 简单,它不能够用来表达*为丰富的事物,而语言则 要繁复得多,特别是现代语言,较之原始的语言,变 得*为精致。但是不论语言多么复杂,它也必定是有 限的,也就不可能将无限的事物**表述出来。 举一个例子,你想要朋友帮你买一只苹果,而在 你的心目中对这只苹果一定是有着一种期许。假如朋 友给你买回了一只已经烂了的苹果,你一定不高兴, 这也就是说,你不会仅仅告诉他买一只苹果而已,而 是还会对苹果的品种、颜色、大小、新鲜程度等等做 出具体的描述。有了这些具体的描述,朋友就会给你 买回来一只满意的苹果了。但是,这只苹果也只能是 令你相对地满意,因为,如果你想要一只大的苹果, 朋友就会在众多的苹果中挑大的买。然而,你又不想 要过于大的苹果,这下就难了,到底多大的苹果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