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吃上海的吃及其他/同题散文经典

谈吃上海的吃及其他/同题散文经典
作者: 夏丏尊//王安忆|总主编:陈子善//蔡翔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谈吃上海的吃及其他/同题散文经典
ISBN: 978702012777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 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 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 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 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 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 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淅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 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 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 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 ”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 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 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 三月三*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 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 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人家皆 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清晨村童叫卖不*。 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 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 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 捣烂去汁,和粉做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 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 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 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茧 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 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 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 ,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本称作“御形”, 与荠菜同为春的七*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 饺,名*“*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 但是吃法总是*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紫,通 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 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 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 如铺着华美的地毯,**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 又如*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 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本《俳句大辞典》云 :“此*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 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 吧。”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 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 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 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 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 确实的证据了。 1924年4月5*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 ◎俞平伯 不懂烧菜,我只会吃,供稿于《中国烹饪》很可 笑①。亦稍有可说的,在我旧作诗词中有关于饮食, 杭州西湖与北京的往事两条。 一词中所记 于庚申、甲子间(一九二○——一九二四),我随 舅家住杭垣,*后搬到外西湖俞楼。东面一小酒馆* 楼外楼,其得名固由于“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 但亦与俞楼有关。俞楼早建,当时亦颇有名,酒楼后 起,旧有曲园公所书匾额,现在不见了。 既是邻居,住在俞楼的人往往到楼外楼去叫菜。 我们很省俭,只偶尔买些蛋炒饭来吃。从前曾祖住俞 楼时,我当然没赶上。光绪壬辰赴杭,有单行本《曲 园*记》,于“三月”云: 初八*,吴清卿河帅、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 饮,买楼外楼醋熘鱼佐酒。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