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故事读本

革故鼎新/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故事读本
作者: 编者:高滨//杜威
出版社: 浙江古籍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1.70
折扣购买: 革故鼎新/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故事读本
ISBN: 978755401250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 了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陬邑定居,是个地位不高的武 官。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孔子十 分崇拜周朝初年制礼作乐的周公,因此对古礼特别熟 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乐、 射、御、书、数,他都颇为精通。孔子办事认真。当 管理仓库的小吏时,物资从来不会短缺;后来当管理 牧业的小吏,牛羊也繁殖得很快。由此,他当上了鲁 国的司空。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鲁国有三桓,即季孙氏 、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 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 制着三桓,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尖锐。鲁定公十 三年(前497)春天,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 子接受了女乐,沉迷歌舞,不理朝政。孔子对此非常 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按照惯例,祭礼后要给大 夫们送祭肉,然而却没有送给孔子。孔子在不得已的 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 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五十五岁。 孔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 蔡国、楚国。 孔子乘车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 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话,还要 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 :“富了以后还要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 进行教化。”卫国的国君对孔子一直礼遇有加,但是 不久就有人诽谤孔子,孔子担心获罪,在卫国住了十 个月就带着学生们离开了。 孔子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但曹国不能安身,又跑 到了宋国。到了宋国地界,在一棵杏树底下,孔子开 坛讲学,吸引了不少围观者。宋国有个宠臣怕国君重 用孔子,对他不利,就把那棵杏树砍倒,逼得孔子只 好离开宋国,上郑国去了。到了郑国,孔子跟他的一 些门生失散了,垂头丧气地站在东门口。子贡沿路找 他,有人告诉子贡:“东门口站着一个老头儿,他的 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丧 荡得好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不知道是不是你老师 。”子贡到了东门口一瞧,果然是他老师。子贡把郑 国人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孔子。孔子听了笑着说 :“皋陶、子产、大禹我都不像,要说一只无家可归 的野狗,这倒挺像!” 孔子后来又到了陈国,在一位同情他的大臣家里 住了三年。这时候,晋国和楚国争夺陈国,紧接着吴 国又来攻打陈国。陈国局势越来越动荡,孔子打算返 回卫国。他们到了蒲城以后,可巧蒲城打起仗来了。 兵荒马乱,孔子夹在当中,进退两难。幸亏蒲城有个 勇士叫公良孺,他也是孔子的门生,带着五辆车马来 保护老师。可是蒲城的贵族提出一个条件,他们说: “我们跟卫国有仇怨,您答应我们不上卫国去,我们 就让您出去。,,孔子答应了。他们非要孔子起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