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书法史(修订版)

极简中国书法史(修订版)
作者: 刘涛|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66.48
折扣购买: 极简中国书法史(修订版)
ISBN: 9787108078445

作者简介

"刘涛 1953年生于汉口。1982年初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长期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与研究。 著有《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2002)、《字里千秋:古代书法》(2007)、《书法谈丛》(2012)、《字里书外》(2017)、《给孩子的书法》(2018)、《魏晋书风: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札记》(2019)等作品。《极简中国书法史》是他写给大家的书法通识读本。 "

内容简介

☆1925年,梁启超受聘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清华 大学),担任国学研究院导师。翌年,梁启超为清华学 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作了一次演讲,他说:“美术,世 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 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这里说的“美术”是舶来 的新名词,指造型艺术。“写字”,即我们今天寻常所 说的书法。梁启超说,中国人的“写字”有四美:线的 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这是他把“写字 ”列为“美术”的理由。 1930年代,林语堂用英语写了一部书,名为《吾国 吾民》,在美国出版,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 ,也谈到中国的书法: 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 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 赏力,……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 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是中华民族美学观 念的基础,……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 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也有学者认为书法不是艺术。1933年4月末,一群 风华正茂的学者聚在梁宗岱家晚餐,席间谈到书法,郑 振铎“力说书法非艺术”,而其他人都不同意他的看法 (《朱自清日记》,《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郑振铎之所以持这种观点,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西 方艺术没有书法这个门类,二是书法的实用性很强。 古代社会里,文字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并无 泾渭分明的界限。汉朝那些隶书碑刻摩崖,出于颂德、 记事的实用之需,书写者依照当时规范的正体隶书来写 ,时过境迁,却成为后人学习隶书的典范。魏晋日常通 问候的尺牍书疏,士人借以显示自己的文辞修养、书写 技艺,后人贵为“法书”“法帖”。东晋王羲之《兰亭 序》、唐朝颜真卿《祭侄稿》,当时不过是信笔写下的 文稿,经意于文,无心于书,却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 作。 中国书法源于实用的汉字书写,是在汉字的长期书 写过程中衍生的一门艺术,或者说,书法是表现汉字形 体美韵的书写艺术。 ☆观赏文字墨迹颇有“如对故人”的亲切感。笔毫 与载体发生摩擦而留下的墨痕,忠实记录了书写者用笔 的特点,如运笔的快慢,用力的轻重,转折的变化。 ☆启功曾指出:“每一个时代中,字体至少有三大 部分:即当时通行的正体字;以前各时代的各种古体字 ;新兴的新体字或说俗体字。以人为喻,即是有祖孙三 辈,而每一辈中又有兄弟姊妹。”(《古代字体论稿· 余论》)例如汉朝,通行的正体字是隶书;古体字是以 前秦朝的小篆;俗写体是草书以及东汉后期出现的行书 、楷书这样的新体字。 ☆汉字数量甚大,因为字体的演变,许多字有多种 字体形态,可谓“一字多体”。因为历代书家的书写风 格相异,又“一字多样”。对于表现汉字美感的书家而 言,每个字都是特定的“图形”,一字的多体多样,构 成庞大的汉字“图形库”,是书家造型的资源。 ☆对比《祭祀狩猎牛胛骨刻辞》和《宰丰骨匕刻辞 》,可以看到殷商早、晚两期甲骨文书法的一些变化: 笔画,由直劲趋向曲柔;字态,由平正变为欹侧;风格 ,从浑朴转为娟秀。这样的变化,并非书刻者的有意为 之,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技艺发展了,有的技艺 失传了,审美的风尚也在悄悄发生变易。 文约义丰,说理清澈,图文相宜,诚谓“极简” ☆ 忙时随手采撷,入手皆是宝贝;有暇可以深挖,一层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