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女性主义
ISBN: 9787559460158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 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 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 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 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 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 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 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 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 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 想泰斗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所说的“第二性” 。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 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 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 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 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 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 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 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 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 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 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 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 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 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 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 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 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性别秩序是如何建立的 ? 男权制思想 —→ 自然形 成 女性主义 —→ 人为建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 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 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 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 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 。女性则不同,除了属于某 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 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 迫。由男性铸造的社会将女 性视为低下的:她们只能通 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 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 地位。历史上有许多向统治 集团挑战的革命,但是只有 女性主义是向男权制本身挑 战的。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划 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 大类。 女性主义宏观理论包括 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 的宏大叙事,如世界体系理 论。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 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 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 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 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但 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 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 中包括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 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 不再认为家庭成员的利益总 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 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济 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 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再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女性主义循着马克思主义 的思路,并对它做了女性主 义的改造。一个最主要的改 造是提出了下列论点:男权 制是先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存 在的,因此推翻资本主义只 是结束男性对女性压迫的必 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也 是门类繁多,不胜枚举。在 此试举几例: 交换理论。这一理论指 出,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为 自私的、相互隔离的、无情 感的行为者,而女性主义理 论则做出了另一种假设,它 假设人是相互联结的、利他 的、有情感的。女性主义还 用交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 间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份 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 济、文化和知识资源。网络 理论。女性主义用这一理论 分析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 社会关系的总和。男女两性 由于从儿时起结识的人就不 同,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 ,因此造成了两性发展机会 的巨大差异。 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涉 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 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 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 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 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 和升迁的机会,致使女性做 事业的动力降低。女性比较 集中的职业由于缺勤率高、 精力投入少,因此变得价值 较低,报酬也较低。 地位期望理论。这一理 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 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体时, 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 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 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 权力。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 流而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 反对她,敌视她。在这种情 况下,性别期望模式得到了 巩固。 符号互动理论。这一理 论认为,人的心灵、自我和 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 语制造出来的。正如标签理 论所揭示的那样,女性往往 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接受了 社会对男尊女卑的定义,于 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 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而 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 大差别。 新弗洛伊德理论。这一 理论认为,儿童大多由女性 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 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 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 定母亲,女孩却不必否定母 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 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 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 ,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 达,总想通过在社会上的成 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 导致了男性在公领域的统治 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 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 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 更加关注具体情况。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