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格地理/领导读库

中国人性格地理/领导读库
作者: 编者:中国人性格地理编委会
出版社: 福建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人性格地理/领导读库
ISBN: 97872110816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京味小说中的北京人 赵园 老北京人多礼,在这一点上*无愧于“礼义之邦”的 “首善之区”。通常在说到这“多礼”之后,不免要感叹 世风日下。这并不总是遗老情怀。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凭吊 流逝中的文明,也应能表现现代人的豁达气度吧。 礼仪文化是北京魅力的重要来源,并曾构成过北京人 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形象亦是内在气质。老舍曾不 无自豪地写到过,北京城中“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他的作品中商人固不失斯文,近郊农民也因蒙教化而与别 处气质不同。礼仪规矩并及于鸟类:“别小瞧这养鸟儿, 自老年间就很讲究个章法呢!”(《红点颏儿》)北京到 底是北京,即使骗子行骗也能骗得不胜风雅,彬彬有礼。 《那五》中使主人公上当吃亏的,就是那种京产的骗子。 鲁迅《故事新编》中《采薇》里的强盗,不也十足京味? 这里或者也有礼的妙用。 北京人的多礼,也缘于满族旗人文化。“老人自幼长 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四 世同堂》)。汉民族有礼仪文化的悠久传统,北京市民却 要向旗籍人学“规矩礼路”!传统社会因自身闭锁而*有 同化力,如对上文中提到的老王掌柜,对进城谋生的祥子 ,对近郊农民。文化犹之陶轮,其塑造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们说习染,说耳濡目染,用了*古老的说法,日“渐 ”。由风而造人,因人而成风,到了后来,不必借诸训练 ,文化环境即实施“教化”。这也是典型的高度发展了的 乡土社会。 礼仪文化的功用在这里也如在别处,*终在于使人类 **脱出荒野,纳入农业文明的人生轨道。作为治道统治 术,则在有效地“牧民”,使其失掉犄角和利齿,驯顺守 分。“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 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 制礼义以分之”(《荀子·礼论篇》)。乡土社会中成熟 的臣民都极明于“分”。北京话有“应分”。守分,不逾 分,不作非分之想、非分之求,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礼 ”于是进入了*日常的思想行为。忠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 (本分),依循社会、公众认可的生活轨道,其结果是社 会的稳态、常态。在人,“分”多半指其社会地位(社会 伦理秩序中的位置)而非社会职业。“守分”并不包含现 代职业要求,也不能无条件地转换成职业道德。这里的“ 分”多半是先天的、出诸社会的强制性安排,是社会结构 中个人被派定了的地位、角色。所以才叫“应分”,须“ 守分”。 人各安其位,是当道者的理想。经了习染、教化,也 会成为普通人的“本能”。洋车夫小崔受了大赤包的羞辱 (“大赤包冷不防的给了他一个气魄很大的嘴巴”),他 不肯还手。“北平是亡了,北平的礼教还存在小崔的身上 。”(《四世同堂》),你悲愤于小崔的“不争”,却又 会想,人的自身控制的能力,不也是进化的结果?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