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通透
ISBN: 9787513945943
"王岩鹏 商业作家,创业者。 曾担任企业高管,负责过众多商业项目的策划统筹与运营管理工作。 步入社会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职场经验与人生感悟。兴趣爱好广泛,对于企业管理、商业思维、自我提升,以及大众心理学等领域,均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将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写下来,分享给更多人。目前已出版励志、经管、心理学、科普等类型的图书多部。"
"第1章 尽人事,听天命,生活才会过得通透 划定能力圈,做好人生规划 “股神”巴菲特是世界级的大富豪,但是他的几个孩子都比较普通,在事业上根本无法和他相提并论,其中一个儿子还像普通农民一样在家种地。许多人都曾希望巴菲特的儿子可以子承父业,巴菲特自然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他更尊重儿子的选择,并鼓励儿子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有一次,有位记者去采访巴菲特的儿子。其间,记者询问对方,为什么会选择在农村经营农场,而不是跟着父亲做投资。巴菲特的儿子显得很平静,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能力只适合完成农场内的工作,所以他的人生规划都是围绕农场来展开的,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很舒适,也很快乐。如果让他像父亲一样去投资,制订各种商业计划,就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畴,只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烦。 很多人觉得巴菲特的儿子缺乏雄心壮志,认为他辜负了巴菲特家族的“金字招牌”,但很少有人去关注一点:巴菲特的儿子活出了自我。他或许不是最富裕的富二代,也不是最有知名度的富二代,但肯定是最开心、最自在的富二代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像巴菲特的儿子那样洒脱和通透,无法像他一样心甘情愿地接受简单的生活。在规划人生的时候,人们渴望追求更多的东西,期待自己爬上更高的位置,他们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那些“更具吸引力”的远大目标上,却忽略了一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获得并驾驭它。 人们常说,人生的痛苦往往在于求而不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选择在能力之外进行努力,在于人们选择去挑战一些自己根本无法做好的事情。这时候,人们就会承受难以承受的压力,面临难以解决的难题。 做自己想做的,更要做自己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人生法则。人都是有欲望的,都会产生一些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比如,每个企业家都希望像马斯克、库克那样成功,每个商人都希望成为世界顶级富豪,每个学生都希望考上世界顶级大学,每个员工都期待着可以进入世界最好的企业上班。 有期待是好的,但必须量力而行,每个人都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因为只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才是可控的。当一个人的所求和所得与自己的能力、才华、精神能量不匹配的时候,往往就会过得很痛苦,因为他没有办法很好地驾驭它们,没有办法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小李在北京一所普通大学上学,毕业后,他想找一份待遇更好且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于是就让舅舅帮忙。之后,舅舅通过自己的人脉,将小李安排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顺利进入公司之后,小李非常高兴,对未来的人生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学们对他也是羡慕不已。 可是表面风光的小李,实际上却有苦难言。由于小李毕业于普通学校,自身的学历和能力都不具备优势,因此常常遭到同事们的非议,加上小李在工作中表现不佳,一些别人做起来很简单的工作,他却难以顺利完成,因此接连几个月的绩效考核都是倒数。领导数次找他谈话,这让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入职半年以来,小李几乎每天晚上都失眠,每次在公司里看到领导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惧感和逃避心理,这让他痛苦不堪。 思来想去,小李鼓起勇气找到舅舅,说出了自己准备辞职的想法。舅舅一开始替他感到惋惜,但最后还是尊重他的决定。不久之后,小李提交了辞呈,然后选择在一家普通的私企上班。渐渐地,家人发现他爱笑了,而且工作时的信心和劲头也更足了。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觉得生活太累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背负了太多原本不应该背负的东西,甚至是背负了一些自己无法承受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轻易打乱生活的节奏,破坏生活原有的平衡。 想要让自己更加轻松,一定要保持内心的简单、通透,而简单的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精准的定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划定自己的能力圈,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会创造多大的价值。找出一个界限,然后依据自己的能力属性和界限,进行更加合理的人生规划。 生活中,人们在做事之前,可以试着设定一个难度系数表格,比如将工作的难度系数划分为1、2、3、4、5、6、7、8、9、10,共十个档次,然后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看看这份工作对自己来说难度系数是多大,自己在这件事上所能完成的难度系数最大是多少。通过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这项工作,以及能不能很好地完成。 也可以给自己划定能力圈,把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看看所要做的事情与能力圈内的事情是否有交集。如果是个人能力圈之外的事情,那么就要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接受挑战带来的烦恼。 需要注意的是,划定能力圈并不是给自己画一条固定的界线,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相应地,也会带来专业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加及个人层次的提升。所以划定能力圈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常审核自己的能力圈,及时做出调整。 许多人都认为投资是一项非常累的工作,因为投资者需要应付各个领域的投资项目,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对此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投资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从不假装自己了解所有的事情,从不以此来愚弄自己。我们有一个分类体系,将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归纳到‘太难’的类别中,而且我会不定期把那些暂时无法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放在这个类别里,只有当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现时,我才会把它们从‘太难’的类别里挪出来。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在哪儿,这只能说明你已经站在能力圈之外了。” 第4章 简单通透的人生,需要给自己减负 抛却过多的欲望,让内心保持宁静 欲望是人性中最根本、最原始的能量,正是因为拥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依靠欲望来推动的,而无数人的欲望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有了照明的欲望,才会发明电灯;有了飞行的欲望,才会发明飞机;有了征服宇宙的欲望,才会发明宇宙飞船。 不过,对个人而言,欲望虽然会带来成长和奋斗的动力,但过多的欲望却会造成负面影响。 有个旅行者一路向东,路上遇到什么好玩、好看的东西,都会捡起来放进自己的行囊里。别人对他的旅行生活羡慕不已,他却说:“这样的生活好是好,就是越走越累。” 这时候,有人提醒他:“你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停下来收集好东西。见到美丽的花草、好看的石头、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就不断往行囊里装。你装的东西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感到越来越累了。” 旅行者恍然大悟,于是坦然舍弃了行囊里的东西,继续上路。 著名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切烦恼皆来源于过多的欲望。”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常常受到欲望的鼓动和支配,一旦人们心甘情愿地被欲望蛊惑,烦恼也就接踵而至。 首先,欲望往往会令人过度透支自己。当人们产生某种欲望的时候,就会调动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去满足。当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新的欲望又会产生,这个过程循环不断,人们只能不断去榨取自己的资源。但任何人的时间、精力、资金、健康都是有限的,一旦这些资源被欲望透支,个人也就陷入了困境。 以消费为例。假设一个人喜欢一件1500 元的名牌衣服,考虑到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并不多,还要偿还房贷,所以对他而言,购买这件衣服有些吃力。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还是咬咬牙买下了这件衣服。 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的鞋子有些旧了,为了更好地搭配衣服,于是他只好忍痛花费几千元买了一双皮鞋。 过了几个月,他又看中了一款新上市的钱包,得知价格为1万元时,他有些犹豫,可是想到自己的卡里还有一部分备用的存款,所以还是拿下了这款新钱包。 在那之后,他的虚荣心越来越强烈,日常开销也越来越大,什么都要讲品牌,什么都要用最好的。可是他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这样大的花销,仅一年时间,他就把自己的存款全部花完了,还欠了银行5 万元。之后,过度透支的他,生活越来越拮据,甚至因为信用卡借贷逾期不还而被银行拉入黑名单。 欲望往往是一个无底洞,一旦人们被它支配,受它蛊惑,就会越陷越深,将自己完全榨干,最终使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 其次,欲望是不断成长和膨胀的,越来越大的欲望,往往意味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小欲望可以获得满足,但是大的欲望很可能会超越个人的能力范畴。就像有人花几百元买双鞋子或许问题不大,但是花费几千元买一部名牌手机就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一旦欲望继续增加,想要购买几十万元的豪车与几百万元的豪宅,这个人就可能陷入求而不得的苦恼中。 由于能力与欲望不匹配(这种不匹配迟早会出现,因为欲望的膨胀速度远远大于个人能力的增长速度),人们就会产生诸多烦恼,然后想办法挑战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直至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绝境之中。 最后,欲望往往是感性的、原始的、冲动的,大多数人的欲望都停留在肤浅的物质层面上。也就是说,多数人都容易受到物质生活的蛊惑,他们会因为这些诱惑而丧失工作的乐趣,失去进取之心。相比如何创造更高的价值,如何推动自己继续进步,他们或许更喜欢及时行乐,更希望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美妙感受。当一个人只想着如何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他的人生就很容易深陷泥潭。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寻求进步和成长时,要适当克制欲望,尤其要注意克制一些低级欲望,不要被太多的物质生活所诱惑。 其实能够平心静气地看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往往不需要太多外在的包装,吃能填饱肚子的饭菜,睡可以解乏的床,住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穿可以御寒保暖的衣服,就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了。或许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的趣味,但没有必要让太多的欲望干扰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制欲望,抵御欲望的侵袭和诱惑呢? 第一,无论追求什么目标,都要确保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样做就可以保证自己不会在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上浪费精力,更不会因为得不到而烦恼。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有自知之明,并且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规范。 第二,凡事要注意适可而止,要懂得知足和感恩,不要过分贪婪。为了提升自己的自律性,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欲望小目标,只要实现了这个小目标,就及时止步。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内心再起波澜。 第三,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将物质生活的丰富当成生活幸福、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准。不要总是想着如何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很多时候应该专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地提升自己的内在美。比如,平时可以多读书,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也可以多思考和冥想,净化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在的清净。只有以淡定的心态来看待生活,才能弱化欲望对内心的诱惑力。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盛的食物使人对味道不敏感,打猎游乐使人放荡发狂,稀有的奢侈品使人堕落。 一个人越贪婪,欲望越多,就活得越累,个人要承受的风险也越多。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它本来的容量,一旦任由欲望膨胀,超出了容量,个人就不得不承受与能力不相称的压力和负担,这些压力和负担最终会压垮自己。 所以,人们需要提升内心的境界,改变物质化、世俗化的思维模式,避免被欲望绑架自己的生活。 " "看透事物本质,洞悉价值规律 为人从容有度,处事游刃有余 一部醒脑开悟之书!活得通透的人生智慧! 掌握规律,做好人生规划 把握时机,做出正确选择 简化工作,关注重要事项 简约生活,关注内心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