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95.00
折扣价: 61.70
折扣购买: 杨度(最新订正本上中下)
ISBN: 9787514352764
他记得,一住进长郡会馆,便被三湘举子的爱国 热肠所激动。他们**留心前方的战争,议论国是, 指摘时弊,厌恶朝政的*败,斥责李鸿章的无能,一 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尽管春闱在即,诗云子曰 却抛之一旁,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誓与**共存 亡。当北洋舰队全部被**接管时,他们连夜上书礼 部,请求投笔从戎,与倭虏决一死战。浏阳举子胡玉 阶带头以指血签名,五十余名举子个个仿效。他也一 口咬破食指,滴血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记得,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 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 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匆 跑进来,自称是广东来京会试的举人,名叫梁启超, 奉老师康有为之命前来联络声息。康有为大名鼎鼎, 大家一听,都围了过来。梁启超说,广东举子明天联 名上折,请求朝廷拒*承认李鸿章所签署的条约,到 都察院去递折子,有谁愿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 他当即表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赞同。第二天,广东、 湖南两省一百多名举子来到了都察院。后来,各省举 子都步其后尘,纷纷来到都察院,请转递联名奏折。 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敬佩康 有为渊博的学问,*景仰他胸雄万夫的气概。此人竟 敢直接对太后、皇上大声疾呼:“**中国倘若不改 弦易辙,将有被外人吞并之祸!”这该要有多大的胆 量!怀着对这位康**先生的极大尊敬,他从一个朋 友处借来了康著的《新学伪经考》。这部被朝廷明令 销毁的著作,使他大开眼界。后来,他又读了康的《 孔子改制考》的手抄本,*有振聋发聩之感。他也喜 欢梁启超。这位籍隶广东新会的青年,虽只比他大两 岁,但对社会的阅历对世事的洞察,却比他丰富而深 刻得多,且梁启超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也正与他的 个性相合。见了几次面后,他们便成了很投缘的朋友 。 他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几天后康有为发起了一个 大集会,邀请十八省举子共聚一堂,商量联合上书的 大事,地点选在松筠庵。松筠庵是明朝的大忠臣杨继 盛的旧居,他那篇**的弹劾严嵩的奏折《请诛贼臣 疏》,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杨继盛因此而招来奇祸, *后惨死在刑场上,直到十多年后才得以昭雪,谥为 忠愍。后世人景仰他的节*,常来凭吊他的旧居。乾 隆年间,松筠庵被改建为杨忠愍公祠堂。前些年,京 师清流派首领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等人常在此聚 会议事,以杨继盛的风骨互为勉励。他也一向敬佩杨 忠愍公,只是还没有到旧居来过。 这天一早,湘籍举子结伴来到达智桥胡同,杨度 和大家步人松筠庵,来到杨继盛的塑像前。但见铁骨 铮铮的大忠臣傲然屹立于厅堂正前方,左右两边悬挂 着一副字句铿锵的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青白 永千年。上面的匾额上题着四个庄重的颜体字:正气 锄奸。他不禁肃然起敬,隐然觉得自己正在继承杨继 盛的事业,要以忧国爱民的正气锄掉当今的严嵩。各 省举子络绎不*地涌进松筠庵,人数竟达一千三百人 之多,几乎所有参加乙未科会试的举子都来了。 会议开始了。白白胖胖的康有为发表**澎湃的 演说,从庚子年的鸦片战争说到甲午年的海战,从古 代的改制说到**的变法,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哽咽不能成语。杨度和一千三百名举子敛容聆听,时 而狂呼,时而跺足,时而鼓掌。时而悲号。接着,瘦 瘦精精的梁启超宣读了康有为用一*两夜*就的万言 书。这篇以忠诚和血泪组织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 心里激起强烈的震荡。特别是其中所列的四项国策* 是铭刻在他的心头: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 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万言书被全体举子一致通过。大家排着长队走向 都察院。全国会试举子联名上书,这可是亘古未有的 奇闻,京都沸腾了。一路上,行人为之让路,车马为 之驻足,店铺为之鸣*,观者为之喝彩,连都察院的 都御史大人也为之感动得流泪。但条约已用宝,他们 无力回天。这次行动虽未取得直接效果,但其影响之 大却无法估计。自从那**之后,“公车上书”一词 ,便成为京都乃至全国官场民间的流行口语,作为国 魂民气的象征,激励着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去救亡图 存。身为上书公车之一的杨度,这**于他来说,自 然铭心刻骨,终生不忘! 会试发榜了,杨度名落孙山,但却没有失意感。 他参与了康有为的强学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强学会创 办的《中外纪闻》。不少落第年轻举子和他一样,并 不急着回家,而是待在北京,一方面欲为维新变法做 点事情,另一方面也借此历练才干。这群幼稚的爱国 青年,天天沉浸在一片自我营造的喜悦中。刚开始还 好,各部都有些官员名列强学会,朝中大老如李鸿藻 、翁同穌等人都表示支持,刚从朝鲜回国的浙江温处 道道员袁世凯*是积极参与。但不久风向便不对了。 有人*讦强学会是结*谋乱,也有人*击《中外纪闻 》造谣惑众,不时传出要解散强学会,查封《中外纪 闻》的消息来。大多数留京举子见势头不妙,都打点 书箱回家了。康有为也离开了北京,去上海创办强学 会分会,梁启超也有赴上海的打算。长郡会馆也变得 冷冷落落的,几个月前的热闹景象**云散,只剩下 三四个人还在观望着。 杨度面临着几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京都,二是 去归德镇伯父家,三是两种都不取,回故乡去。他一 时拿不定主意,心情有点烦乱。**一大早他就起来 了,练完早拳回房间时,同住的益阳举子郦川已起* 外出了。郦川家里贫困,无回家的路费,想在北京觅 一塾师的位置,一边教书糊口,一边温习功课,下科 再试。杨度无心做事,见郦川枕边摆着一本书,便顺 手拿过来翻看。 原来这是明代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这 是一本很有名气的唐宋文选本。正是因为有了茅坤这 个选本,才使得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 石、曾巩成了**的唐宋八大家。杨度早闻这本书, 但他一直没有机会拜读。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