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愿余生随遇而安步步慢
ISBN: 9787205099404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小街啊小街 其实,此文题并非初衷 。我原本要起的,是“小街 无语”或“小街断想”之类。 然而,落笔现字,却觉意犹 未尽。沉思默想,几经斟酌 ,仍难确定。于是,只有“ 啊”。 中国许多城市中的许多 小街,早已先后在“城改”中 名存实亡。城市旧貌换新颜 ,乃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成就 ,造福祉于百姓,其好甚大 。对那些简直就是贫民窟的 小街的消失,若竟生什么凭 吊似的感慨,除了说明文人 的矫情,再并不能说明别的 什么。 但我还是很有些感慨。 若别人认为便是凭吊,我也 无言可辩。 有时想来,每个人的一 生,可以由多个方面来划分 阶段。比如年龄阶段;比如 婚前婚后;比如从事这种工 作以前,从事那种工作以后 ,等等。 然而我的人生,确切地 说,我的城市人生,也可以 由三条小街来划分的。其一 日安平街;其二日光仁街; 其三日健安西路。 我的五十七年的生命, 除了下乡六年,大学三年, 在原北京电影制片厂院内的 一幢老旧的筒子楼里住过的 十一年——总共二十年,另 外三十七年,只不过被三条 小街全部占有了去。或换一 种说法,被三条小街牢牢地 拴住了。或再换一种说法, 与三条小街发生着命里注定 似的人生关系。 人生竟也是如此简单的 一种加法。 我心难免因而愀然。 “啊”,主要是由此而发 的。 先说安平街——它是半个 多世纪以前的哈尔滨市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