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2.00
折扣购买: 中国绘画史(艺术类)/中国文库
ISBN: 9787300090511
陈师曾(1876—1923),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原籍江西省修水,1876年生于湖南省凤凰县。陈师曾6岁学画,1902年,偕弟陈寅恪东渡日本留学,与鲁迅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1913年任长沙第一师范教员。后又被聘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画教师。1920年中国画研究会成立,陈师曾是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绘画史》、《北京风俗画》等,此外尚有《文人画之价值》、《清代山水画之派别》等著名论文多篇。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汉继始皇四海统一之后,治理天下前后约四百余年,可谓极盛矣。当 汉之时,远承春秋之战乱;近接秦政之苛暴,民力疲惫,一世之风趋于厌 苦烦闷之境。于是文、景相继笃尚黄老,持清净无为之道,与民休息。武 帝崇尚儒术,整顿文教,使张骞广通西域,威令极于边陲,一时有振作之 气象。设学官,置博士,一以儒术为政治之本,于是公孙弘、董仲舒、司 马相如等学者辈出,文教大兴。苑囿宫殿之盛亦于此时见称于史籍。外国 之动植物、珠玉珍奇之品随时输入,天马葡萄之镜背图案,即所以夸汉皇 之威灵,纪方物之奇异也。其余如雕刻及铜人、石像等,亦足征技工之进 步。 汉代文运之盛,绘画亦随其步武而日新。汉以前史迹多朦胧不得明确 ,自汉以来乃有事物可考,如石刻画尤为明征,而技艺由此日进。佛教画 亦渐输入。图画之鉴赏,实自汉始。盖汉代之绘事,于种种之点大为发达 。今征诸史册,武帝创置秘阁,搜集天下书画。甘泉宫中画天地太一诸鬼 神,明光殿画古烈士之像。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于麒麟阁鲁灵光殿,图 写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神灵等。画题之种类渐多,用途亦广。元帝 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画工辈出。盖当时宫廷已 有尚方之画工如毛延寿辈,此为后世画院之滥觞。 后汉明帝好文、雅爱丹青,别设画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等撰诸 经史,更命画工画之。义创鸿都学,搜集天下之奇艺,画中兴功臣二十八 将于云台。明帝继光武中兴之后,改光武之柔道政策,开西域诸国之交涉 。当时班固之弟班超于西域屡建战功,盖远绍武帝再宣扬国威于异国,使 之通款入朝,而交涉由是频繁。佛教之东渐由是起,佛教画之端绪亦可见 矣。明帝梦金色之佛身,遣蔡情使月氏,求佛教之经典、雕像、画像,传 写数本,安置于南宫之清凉台高阳门。又白马寺之壁上作千乘万骑绕塔之 图,又保福院画首楞严二十五观之图。此等画为吾国佛教画之嚆矢也。 前汉以来楼台中多陈古圣贤像,光武与马皇后尝观览之,指娥皇、女 英之图,顾谓后日:恨不得妃如此者。及观尧帝之像,后指之日:陛下百 僚之臣,恨不得如此者。帝顾而笑。灵帝光和元年,画孔子及七十二门人 于鸿都门。献帝时,成都学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之名臣及孔子七十 二弟子像。其他郡府厅事壁间、郡尉之府合,皆施雕饰,山海神灵、奇禽 异兽,极其炫耀。 时至汉代,绘画之需用如此之盛,画工亦随之益多。后汉画工之著者 ,蔡邕、张衡、刘褒、赵岐等。尚方之画工则有刘旦、杨鲁等。其中张衡 ,南阳西鄂人,善画神兽。刘褒作云汉之图。蔡甾工书画,善鼓琴,有《 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于世。灵帝召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兼命为赞 及书,时称三美。其画迹今已无存,不知其形状如何。山东肥城孝堂山祠 、嘉祥武梁祠、嵩山三阙之画像石刻尚存,多画帝王、圣贤、孝子、烈士 、战争、庖厨、鱼龙杂戏等,刻画朴拙,亦可想见当时衣服车马风俗之制 度;此其最著者。其余散见于他处者甚多,古拙大抵相类。盖汉时绘画及 雕刻不如后世之精巧,笔法浑古有雄厚之气象,与书法同风。乃至砖瓦偶 像工艺诸品,皆可推知其有一贯之特征也。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