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线)

班门(线)
作者: 编者:王汉军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班门(线)
ISBN: 9787559612878

作者简介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廖伟棠,诗人、作家、摄影师、自由撰稿人。 成砚,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著有《读城》《乡土游》等书,编著《永恒的奥林匹克之城》。十年建筑求索之路,六年奥运青春奉献,写建筑文章,只为非建筑专业却爱建筑的你,说你听得懂的故事。 苏泓月,作家,金陵人,现居北京。曾出版作品《盗国》《古乐之美》《李叔同》,获得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2016 年度“中国好书”等奖项。 杨鹏,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建筑师,爱好巴洛克音乐与俄罗斯文学,《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译者。 楼庆西,浙江衢州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建筑历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中国建筑的门文化》《中国古建筑二十一讲》《中国建筑小品十讲》等。

内容简介

巴比伦城 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 文字,懂得了生产彩陶的技术,从史前文明到古代文 明的幔帐逐渐拉开。而此时最有力的文明推力,来自 原始宗教的萌芽。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两岸, 出现了以神殿为中心的大型聚落,始称“城市”。世 界上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以及最早 的七天为一周的立法,都在这个时代的城市文明中孕 育而生。于是,乌尔城、尼尼微城、巴比伦城……这 些名字永远在城市史书的“第一章”铭刻。而此时的 巴比伦城,只是一座安静的小镇。直到公元前6世纪 ,王朝步入鼎盛时期,巴比伦城成为两河流域人口最 多的城市。幼发拉底河南北穿城而过,主城墙沿河而 建,既是老城的卫护,又能抵御水害。城墙长16千米 ,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300多座塔楼、100扇青铜大 门,铸成希腊诗人荷马笔下的“百门之都”。城中有 9条大道通向9座城门,道路宽阔威仪,可以通行四辆 并行的战车。主城门“伊舒达尔门”被称为巴比伦的 “凯旋门”,俯瞰王朝最盛大的仪式。穿过城门,便 是巴比伦城最宽的王宫大道。大道西侧23米高的人造 山坡上,矗立着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 。正当这个王朝和这座城市沐浴着得胜者的荣光时, 希伯来先知以赛亚写下一个预言:“巴比伦是列国中 的荣美之境……却必像上帝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 一样。巴比伦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没有家 园。”200年后,波斯人摧毁巴比伦古城,只留下“ 伊舒达尔门”,祭奠曾经的凯旋。 罗马 当巴比伦王朝已经进入鼎盛的时候,罗马还是一 座小城,静卧在亚平宁半岛帕拉丁山的七个小丘中。 自此,被丘陵分割的罗马城,街道随山就形,再也无 法套用“网格”的样式。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掌管罗 马。在他以“奥古斯都”(意“崇高”)之名统治的 41年中,罗马被划分为14个区,并开启了借助城市建 设增加帝国威望的先河。以后的每一任帝王都为此竭 尽全力,拓展城池、拓宽街道、修筑宫殿与剧场。作 为街道上扩大的一部分公共空间,广场更是成为炫耀 功勋的荣誉场。“广场”一词源自希腊语“Agora” 。热爱思辨与表达的希腊人,以人文主义哲学思想和 精准的几何学催生了“广场”。当罗马来临,公民社 会变成“帝国”,人文之光黯淡,却无法阻止广场规 制的日益宏大。从最早标志着罗马城诞生的“罗马广 场”,到屋大维修建的“奥古斯都广场”、最强权的 图拉真大帝建造的“图拉真广场”,“帝国广场格局 ”就此形成。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有人口近百万,城 市道路延伸85千米,除了广场空间阔绰,大多数道路 只能通行一辆马车,只有穿过市中心的东西、南北两 条大道,能允许两辆并行。人们常说的“条条大路通 罗马”,指的不是这些狭窄的城市道路,而是延伸在 帝国境内、长达8万千米、多达370多条主要干线的宽 1. 匠心中营造,涉及工艺、材料、技艺、新知,以一种创客精神,用设计打开世界,读懂世界。 2. 班门前弄斧,实现深度阅读和求学新知的理想。 3. 全新改版,兼具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德国红点奖得主亲自操刀,借用设计的力量,“营造”全新《班门》 4. 在本书中,我们将为您呈现—— 林徽因先生研究敦煌“边饰艺术”的稿件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作品与日本浮世绘的线条之间的隐秘连线 从建筑形式中的“线条”出发,讲述开封商业街道的解放 也讲述世界上10座著名城市的街道规划之历史 天上的星星连成线之后,就有了星座,这些夜空中亮眼的“命运线”,何时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火热的弗拉门戈舞,发冷光的宝剑,极简主义的苏绣,情绪丰沛的诗歌,一同组成了你手中的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