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9.10
折扣购买: 中国诗学研究(第二十五辑)
ISBN: 9787550642096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10所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组建以来,本着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 注意诗学的文学研究本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广泛吸收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促进传统诗学向现代转换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在文献研究(包括历史文献与地方文 献)、理论研究和诗人诗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绩。
中国新诗外在形式的可视化叙事及其本体建设 杨四平 摘要:在西化现代文法催生下,中国新诗出现了许多中国古诗所没有的、崭新的外在形式:标点符号、现代汉语字词、短语、新诗诗行、诗句、诗节、诗章等。本文依据中国新诗外在形式单位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论述中国新诗的“标点符号”“字与词”“诗行与诗句”“诗节与诗章”四种外在形式叙事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新诗本体建设的非凡意义。 关键词:中国新诗 外在形式 可视化叙事 本体建设 在西化现代文法催生下,中国新诗出现了许多中国古诗所没有的、崭新的外在形式,即标点符号、现代汉语字词、短语、新诗诗行、诗句、诗节、诗章等符号层面的新诗段位及其空白,笔者将其称为新诗的“视觉外形”。这些新诗的视觉外形及其排列生发出了新诗的“可视化叙事”。它们从来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更不是形式主义的装饰品。它们将新诗的形式、声音与含义融为一体,成为新诗本体的有机构造,体现了中国新诗外在形式叙事的现代性。本文将由小到大,依次论述中国新诗“标点符号”“字与词”“诗行与诗句”“诗节与诗章”四大类新诗外在形式叙事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新诗本体建设的重大贡献。 一、 中国新诗的“标点符号”叙事 1919年11月,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同和胡适等人向教育部呈交《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次年2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各类学校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在中国最先采用横排的文学杂志是1922年7月郭沫若编辑的《创造季刊》。尽管早在1917年3月《新青年》发表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里,钱玄同曾经建议改竖排为横排,但并没有立即得到响应并付诸实践。由此可见,现代中国对标点符号及横排的采纳,是在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情势下逐渐发生的。在这一点上,现代科学启发了现代文学。如果按陈望道1932年在其《修辞学发凡》里对标点所作的“文法上的标点”和“修辞上的标点”之区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大江书铺1932年版,第411页。,中国古代所使用的旧式标点与现代自然科学所使用的新式标点一样,只具有文法意义而不具备修辞意义。但是新式标点符号在现代中国文学领域被引进,则更凸显了其修辞意义。 显然,将新式标点符号(包括古代的句号和顿号,它们已经不是那种纯粹文法意义上的标点符号,而是兼具文法和修辞双重意义的现代标点符号)应用于中国新诗写作中,对其文体、文气和本体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李白凤是幻想型的现代派诗人,仅以“幻想”为名或者说题名中含有“幻想”的诗就有《幻想》《月幻想》和《八个如云的幻想》。他懂得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幻想这一抽象的主题。《幻想》通过一个故事来呈现诗人的心灵世界——“我”和“你”,一对灵犀相通的夫妻,来到海边,望着碧绿的海水,指着蔚蓝的天边,会意地相视而笑,幸福地为初生的孩子取名字,乃至亲昵地向孩子探询;而孩子手抓白云,指着沧海,目视远方。这些似乎均暗示了“我”“你”和“孩子”共同的幻想,那就是无拘无束的自由,高贵的远离尘世的自由!诗中意象群均指向了自由。除了意象群的叙事,标点符号的叙事也显示了诗人很好的本体意识。全诗除了四个破折号和一个问号,余下的标点符号均是句号。单就句号的功能来说,它们至少有两种作用。第一,每一个句号都标示着一种相对独立完整的语境;第二,句号与句号之间的先后使用,暂时延缓了叙述时间,使得叙事有了蒙太奇的剪辑和转换的效果,既有完整性又有具象性。比如,第二行使用了两个句号,使得诗的叙事单位彼此粘连在一起,语义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延展性——“我”站在海边用手指着辽远的天边,在“我”低头看海的一刹那,“我”这一动作和形象倒影在碧绿海水中,给人感觉仿佛是海水正在从手指间流过,同时,眼睛也能感受到海水的波澜。这两个句号的作用在于提供了两幅画面:当第一个句号出现,表示“我”指着天边的第一幅画面暂时结束;而当第二个句号出现,既将“我”导引回第一个画面,又引出与之密切相关的第二幅画面,即“我”的此种情状在海水中的倒影。如果将第一个句号换成逗号,我们就只能看到一幅画面,而且叙述时间也会加快,就达不到令人遐想的效果。《幻想》里标点符号的可视化叙事,不但有助于诗歌叙事,而且它们本身就是诗歌叙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标点符号叙事都会达到这样两全其美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发展最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