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2.50
折扣购买: 走向话语消费:数字媒介时代的电影批评研究
ISBN: 9787542683113
周旭,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嘉陵青年学者,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媒介文化批评等。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现代传播》《艺术百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且有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商品名称:走向话语消费:数字媒介时代的电影批评研究 | ||
作者:周旭|责编:郑秀艳|总主编:董洪川 | 定 价:88 | :16开 |
出版社:上海三联 | ISBN号:9787542683113 | 页数:279 |
出版时间:2023-12-01 | 版次:1 | 商品类型:图书 |
印刷时间:2023-12-01 | 印次:1 |
书籍目录
前言
章 前台与后视镜:电影批评场域的拓展
节 数字媒介、赛博空间与赛博文化
一、 数字媒介的进化原则与传播偏向
二、 赛博空间的语义界域与文化密码
三、 赛博文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媒介赋权与电影批评的场域逻辑
一、 场域理论与媒介场域的运作法则
二、 媒介赋权与电影批评场域的生成
三、 话语实践与电影批评场域的结构
第三节 数字媒介与电影批评场域的新变
一、 自律与他律:权力场中电影批评的发展
二、 占位与失位:电影批评位置关系的重构
三、 惯习与形塑:电影批评话语惯习的改变
第二章 个体与部落群:电影批评主体的重塑
节 电影批评主体的时代责任与话语变迁
一、 批评的力量:左翼影评小组与革命话语实践
二、 批评的返魅:知识分子一代与电影本体批评
三、 批评的泛化:迷影一代与大众影评的吸引力
第二节 电影批评主体的身份重塑与言说权力
一、 寻找“肉身”:“电脑书写”与电影批评主体的
建构
二、 两张面孔:立法者、阐释者的角色隐喻与言说权力
三、 身份质询:专家批评、大众批评的话语对抗与共谋
第三节 全景式规训与批评主体的数字化生存
一、 信息监控:数据库的话语结构与全景式规训
二、 信息崇拜:电影批评主体与数据库里的囚徒
三、 信息摆渡:电影批评主体的数字化生存策略
第三章 文本与超文本:电影批评形式的革新
节 数字乌托邦与电影批评的话语修辞术
一、 “数字化”迷思与电影批评的文化变迁
二、 “类型化”写作与电影批评的场景修辞
三、 “新民间”话语与电影批评的情绪表达
第二节 赛博广场上的狂欢与电影批评新形式
一、 部落格:开放的“源代码”与电影批评
二、 微批评:走向公共话语空间的电影批评
三、 影向标:意见的 与评分制电影批评
第三节 文本的限度与电影批评的超文本写作
一、 数字媒介与电影批评文本的裂变
二、 文本魔方与电影批评的超文本化
三、 文本僭越与电影批评的互文修辞
第四章 批评与泛批评:电影批评功能的转变
节 电影批评与电影批评的功能系统
一、 作为“电影机构”的批评与电影批评的特性
二、 作为意义阐释的批评与电影批评的主要功能
三、 作为方法路径的批评与电影批评的功能调适
第二节 话语消费与电影批评功能的转变
一、 媒介资本与电影批评的消费文化语境
二、 粉丝文化与作为话语生产的电影批评
三、 话语消费与作为营销策略的电影批评
第三节 话语秩序与电影批评伦理的反思
一、 批评的在场:数字媒介扩张与电影批评的转型
二、 批评的失序:话语镜像与电影批评的伦理危机
三、 批评的宽度:电影批评主体性与公信力的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