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属于我的学术年代

挥别:属于我的学术年代
作者: 赵园|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挥别:属于我的学术年代
ISBN: 9787556133772

作者简介

赵园,著名学者、散文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原籍河南尉氏,1945年生于甘肃兰州,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主要著作有《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北京:城与人》《地之子》《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想象与叙述》等,另有散文随笔集《独语》《红之羽》《世事苍茫》《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等。

内容简介

肆 时间中的遗民现象(节选) 遗民本是一种时间现象。“遗民时空”出诸假定, 又被作为了遗民赖以存在的条件。时间中的遗民命运, 遗民为时间所剥蚀,或许是其作为现象的最悲怆的一面 。正是时间,解释了遗民悲剧之为“宿命”。 遗民心事:时间焦虑 你由明末“忠义”及明遗民传状间,随处可以读出 其人的时间焦虑,尤其在明将亡未亡及覆亡之初。此种 焦虑自有其充分的理由。在参与抵抗者的经验中,恢复 时机的转瞬即逝,不能不是一种可怕的事实。瞿式耜隆 武二年九月二十日家书中说:“家中光景,想今年反觉 太平,此间亦有传来谓南方甚熟,米价甚贱,人民反相 安,只未知三百年受太祖高皇帝之隆恩,何以甘心剃发 ?难道人心尽死?”(《瞿式耜集》卷三,页253,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1)在其时的“与义”者,最令人心 惊的,或者就是这种“平安”的消息吧。张煌言说时机 之将逝,“远迩听闻,久不知天南确信,恐报韩之念倏 衰,思汉之情转冷”(《上行在陈南北机宜书》,《张 苍水集》页21,中华书局,1959),“若不及早经营, 则报韩之士气渐衰,思汉之人情将辍”(《上鲁国主启 》,同书,页27)。 瞿式耜也有同样的紧张,他对永历说:“窃稽往事 ,汉光以建武元年定鼎洛阳,唐肃以至德二年恢复陕右 ,中兴之业,未尝以三年淹也。我皇上即位,今三年矣 。秣陵松柏,尚在望中;北平寝园,杳沦异域”(《谨 献刍言疏》,永历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瞿式耜集》卷 一,页100)。而瞿氏前此曾有过极乐观的估计,“谓 宜闻永历登极之信,各省便当奋起义师,迎銮迎驾…… ”(同书卷三,页261)“恢复期待”在一段时间里, 确也是忠义、遗民的生命支撑。 当吴应箕于乙酉五月撰写诸“中兴论”(《汉光武 中兴论》《晋元帝中兴论》《唐肃宗中兴论》《宋高宗 中兴论》)时,尚有“中兴”的期盼。鲁王监国,吴钟 峦因“讹传恢复”而以诗志喜,写下过“从此儿孙寻旧 业,可将诗酒弄斜晖”等句(《黄宗羲全集》第二册, 页234,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徐世溥《刘徵君传 》记刘城“爪掌画几”,“私心筹度,以为东晋、南宋 之事尚可复行,而庶几再见汉官威仪也,故金陵、临安 图志至不释手”。(《峄桐集》,《贵池二妙集》,贵 池先哲遗书,1920年刊本)黄道周几乎至死不放弃恢复 希望,他对时势的估量是:“我明与周室同历,非唐季 所望,衰轶而后,犹为战国。”(《与陈无涯无枝书》 ,《黄漳浦集》卷一七,道光戊子刻本)此意他一再说 到[2]。到得王夫之晚年写《宋论》,借诸史事说“过 此无收复之望”,已属旧话重提:“当石晋割地之初, 朔北之士民,必有耻左衽以悲思者。 至岐沟败绩之岁,凡五十年,故老之存者,百不得 一。仕者食其禄,耕者习其事,浮靡之夫,且狎其嗜好 而与之俱流。”“故有志之士,急争其时,犹恐其已暮 ,何忍更言姑俟哉!”(卷二,页59,《船山全书》第 1.著名学者赵园30年学术生涯盘点,全观概览赵园先生一生治学成果。 2.赵园凭借其深厚的学问积淀和经年的治学研究,在渴望中认识这个世界,在对象中体验自我的生命。 3.由赵园先生亲自选辑14篇代表作,包含现代文学评论、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历史文化现象分析、治学杂谈等。 4.学术有可能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经由学术读解世界,同时经由学术而自我完善。 5.赵园先生以亲身经历践行其治学理念——无人喝彩,从不影响我的兴致。 6.赵园散文自选集《灯火》、学术自选集《挥别》同步面世,在生活与学术中寻找平衡,在文学和历史中淡然自处。 7.知名设计团队整体设计,精装小开本,进口荷兰板,烫金工艺,便于携带,宜于收藏轻松翻阅。品读历史的细节,感受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