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作者: 编者:张卉妍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ISBN: 97875113675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节 每个人都急于知道的问题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带来了一个**命 题,甚至也可以说是毕生的使命,那就是——我是谁 ?我将成为谁? “我叫某某某。”——那只是你的名字。 “我是某某某的孩子(父母、爱人、朋友)。”— 那只是你的社会关系。 “我是某某公司某某部门的职员。”—那只是你 的工作。 那么,“我是谁”究竟该如何定义。“我”作为 一个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区别于其他人的鲜明的 ***的特征符号是什么? 其实,是性格。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是谁”也决定着 “我将成为谁”。 1.Who am I(我是谁) 其实很多时候,*不了解自己的人,恰恰就是自 己。每当遭遇矛盾、困扰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总是会 冒出这样的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真实的想法 究竟是什么?我的性格到底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相 信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徘徊已久,可是答案似乎近在 咫尺却又无法琢磨。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佛家修行的法师,在解答 咨询者的疑惑时,常常告诉来访者,回归自己的内心 ,问问自己:我是谁?似乎一切烦恼都从这个问题缘 起。 认识未知的自己,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需求 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美国人说“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德国人说“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 希腊人说“*困难的事情就是评价自己”。 我是谁?这个问题成了人类*急于探索揭秘的一 个问题。似乎找到它便可以找到事业成功、生活幸福 、感情美满的法门。因为大家都知道,认识自己,得 以改善自我;认识自己,从而获得自信。 有意思的是,越是在不幸福、不顺利、不坚定的 时候,人们越是爱问自己这个问题,越想探知答案, 就越想先找到真正的自我。不管是做出重要的人生选 择,还是处理迎来送往的人际关系,都会在某个瞬间 急于想知道——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又或者,你期 待有同样的方法,可以去认识他人的性格,这样你就 会为那些困惑和不解的问题找到释怀的出口。比如, 你不明白那个同事为什么从来不愿与你一起吃饭,你 的女朋友为什么不喜欢你的朋友到家里来,或者你的 丈夫为什么不喜欢表达他对你的爱……很多生活中的 问题,都指向了性格心理学。了解性格的秘密,能帮 助我们减少很多生活中的烦恼,让我们成为豁达明理 的人,成为乐观、快乐的人。 为此,很多人迷恋网络上的各种心理测试、星座 分析、血型分析等测算性格命运的测试,我们不能说 那些性格测试准确还是不准确,因为性格的形成和发 展会*到年龄、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它是复杂的、动态的。了解性格需要了解心理,了解 心理需要研究行为。没有哪一道题目可以包含所有问 题和答案,虽然**知晓某个人的性格不切实际,但 是通过对性格心理学的学习,能够理解不同的性格类 型,把握人与人之间细微的性格差异,你开始理解同 事的“不合群”,理解女朋友的“冷漠”,理解丈夫 的“沉默”,你也懂得用怎样的方式去与他们相处, 才能让彼此都舒服。 因此,学习性格心理学,并不是获取一个“我是 谁”的答案,它给我们的是一个掌握探究人们内心世 界的途径和方法,让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环境下, 读懂自己的内心,读懂他人的心意,*圆通地处世, *豁达地生活。 2.了解未知的自己 《论语》中曾子曾说“吾*三省吾身”,后人常 用此言提醒自己常反思自省,以此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完善自己为人处世的品格,使自己*加**。人的 反思与自省其实就是一个向内心探索,认知自我的过 程。认识自我除了自我的向内探索,还可以通过以下 几种方法,从外界可循的“镜子”中认识未知的自己 。 一用比较法: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与同 龄人相比,从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 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特点,来 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找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才比较客观。从自知的镜子 中了解真正的自己。 二用评价法:在认识自己的同时,要重视他人对 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大的客观 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相近,则说明自我认识较好 ,如果两者相差过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 需要调整。但是,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识上的完 整性,不可偏听偏信,要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改变 自己。要让自己内心充满阳光,要用内心的阳光来照 耀自己。 三用经历法: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和失败的 方法*能反映自己的性格、能力的优点和劣势,从而 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当我们拥有优势的时候,要学 会居安思危,同时要把自己的优势扩大,充分发挥它 的作用,使优势*大化,从而弥补弱势所造成的缺失 。这样才能用*高的效率取得成功。 四用二分法: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应坚持唯 物、辩证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例外,既要充分 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 从而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得*大 的进步。 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 才能够为自身设计幸福提供条件,直至实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有“自知 之明”的人,是谦虚、谨慎的,但也是自信、坦诚的 。不能坦诚相见或相待,则可能永远不能认识自己, 会回答不出“我是谁”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在有 人的地方,就有我、你、他(她)。切不可遗漏了自己 ,否则意味着失去了认识事物的主体。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