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能力迁移
ISBN: 9787508696447
乔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福布斯》(Forbes)杂志特约撰稿人, 《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畅销书作家。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是《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顶级专题作家。同时他也给彭博社(Bloomberg)、《快公司》(Fast Company)等知名媒体撰写专栏文章和封面故事。2011年,他担任彭博观点的创始编辑,撰写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评论。 乔治出版的作品少而精,其商业书籍包括《债务商人》(Merchants of Debt)、 《健康反财富》 (Health Against Wealth)等,其中《足够完美》(Perfect Enough)和《稀有发现》(The Rare Find)是《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1997年,安德斯与业界同人共同获得普利策国内新闻报道奖。
把握新科技促生的新职位 2006 年,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David Autor)、劳伦斯·卡茨(Lawrence Katz)和梅丽莎·卡尼(Melissa Kearney)联合出版了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研究科学技术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收入、命运和谋生能力的。他们(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对近 25 年美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劳工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梳理,解读了 1980 年以来美国人的工资单中的秘密。自那时起,奥特尔、卡茨和卡尼于书中所披露的内容开始引发公众对科学技术诱惑与危险的讨论。 早在新技术还未投入到像运送碗碟这样薪水低廉的体力工作中时,它已经对传统意义上为中产阶级提供服务的任务主导型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几十年来,工厂职工目睹了生产线上机器人取代焊接工和装配工,而且科技对公司、办公、银行,以及其他白领工作的致命性影响还在快速显现。薪资审计核查专员逐渐被相关软件取代,校对员、银行柜台出纳、行政秘书和接线员也难逃被技术替代的命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员们预测:现代社会 45% 的车间体力工作都有为自动化让步的趋势,正如风险资本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注意到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 2008—2010 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泥潭, 880 万美国人失业,尽管后来经济日渐恢复,很多岗位却不复存在。奥特尔、卡茨和卡尼揭露:科技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程序化工作的存在价值。《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一本关注工程学前沿研究的专业杂志 —— 2013 年发行了以“科技是如何毁灭工作的”为封面故事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其中,麻省理工管理学教授安德鲁·迈克菲(Andrew McAfee)深刻反思了充满无人驾驶车和售货机器人的未来社会将是何种生态。“当所有这些曾经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情节都变为了现实时,”他问,“人类该干什么?” 随着公众的忧虑愈加严重,大家认为技术产业变革本身可能会给出答案。业界观点普遍认为:如果我们恰好能培训足够多的软件工程师,新生代就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一时间,从旧金山到底特律,数百个编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其总统任期内不止一次地鼓励青少年去学习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简称 STEM)等课程来充实生活,所以未来成为程序奇才变成了新生代所追求的目标,而像《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这种展现深夜编程狂热者独特魅力的电影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语言甚至可以像追寻阳光生长的植物一样根据计算机的相关术语进行自我重塑和再造,诸如开放资源(open source)、背景兼容(backwardcompatible)、黑客松(hackathon),以及黑客空间(hackerspace)这些词汇已经不绝于耳。 软件开发企业不仅没有保护自己的员工不被自动化所取代,相反却一直在做剔除旧工种的事情,不断地以同样的速率创建新的岗位。几年前,需要程序员手动完成的很多工作如今已经被自动化设备、电子图书馆和有关程序所取代。美国在 2012 年 5 月—2016 年5 月间增设的 1 010 万个网络工作中,只有 5%,即 541 000 份新增工作是与计算机相关的领域。不到 1/10 的求职者被要求具有编写商务软件、运营网络和开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能力,而其他人若想实现梦想就只能取决于其他能力了。 数字技术发展的广泛影响不仅影响到数字技术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波及社会与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20 世纪上半叶,我们看到了汽车业的繁荣引发了亨利·福特(Henry Ford)工厂的招聘潮。 20世纪 20—50 年代,美国的汽车产业使全国瞬间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新岗位。为了迎合自动机械、公路建设、驾驶学校、汽车经销、汽车美容、汽车保险、交通安全、停车管理、地图规划和人身伤害诉讼等行业和人员的快速发展,每个地区都不得不重新定位。 如今这一切又如昔日重现。 读者如果仔细审视 2012 年 5 月以来的新增就业机会,不难发现,发展迅猛的领域通常不直接受科技革命热度的影响。多亏了费用低廉的线上调查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迅速崛起,造就了美国现有 550 000 名市场调研者和营销专员,这一数据比 2012 年增长了30%。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常置身于众多的用户调查中,不管你愿意与否,过去一年你可能参与了至少十几次这样的调查活动。公司需要客户的一切数据,包括飞行记录,或是家中宠物最近一次的就医记录,等等。在此过程中,市场调研已经从原本一个不为人们熟知的小众领域变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大众行业。 还记得 2012 年 5 月—2016 年 5 月新增的 541 000 个就业岗位吗?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像监察专员、遗传咨询师、平面设计师、人力资源专员、管理分析师、市场调查分析师、营销专员、学校管理人员、技术文档工程师和训练专员这些职业,虽受科技影响但并不被科技左右。现在我们已经拥有 626 000 个新职位,许多领域的职位甚至都是以领跑全美经济增长双倍甚至是四倍的速度增长的。 更重要的是,这才仅仅是开始。过去五年里,我们在综合管理、金融、法律、销售和教育等产业大项中增加了超过 170 万的全新职位,一共有 230 万个空缺岗位。它相当于同一时期计算机行业产生的新职位的三倍多,或者相当于匹兹堡、迈阿密、新奥尔良、亚特兰大和西雅图的人口总量。 是不是很令人吃惊?其实完全可以理解。毫不夸张地说,许多新职位在还未接受任何宣传造势的情境下便已经跻身美国经济主流产业中。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报道和政党竞选的宣传战等营销策略完全不适用于这些新兴的工作岗位。我们说的不是“华尔街之狼”,也不是那些拿着最低工资、为无良跨国公司工作的单亲父母。这些有意义的工作正在被遗忘的中产阶级群体中悄然复兴,其中包括多种技能含量高却又非常低调的行业,以及刚好存在巨大人才缺口的行业与领域。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学生,正在寻求入门级工作,本书第 4 章会重点讲解将众多本科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案例;如果着眼长远,第7 章将展示如何使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教育背景在诸如金融、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的案例。 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确实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敏机智,为我们在日常琐事上节省时间,让我们心满意足地收获工作成果、开疆拓土。社会也一直在为辛勤劳作的人们提供舞台和机遇,你点击谷歌搜索引擎,各种最新资讯都能手到擒来。若你正在着手为一次竞赛筹措资金,有很多像雷塞边缘(Raiser’s Edge)这样的软件可以作为你的工具。领英作为专业的招聘软件可以为你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律商联讯(LexisNexis)可以为律师提供很多法律、商业方面的资讯, AutoCAD(三维设计软件)是适用于工业设计师的辅助设计软件, FinalCut(最后剪辑)是适合电影制作人的视频剪辑软件,Houzz(霍兹)是为室内设计师打造的互联网家装平台,诸如此类的平台令人目不暇接。 想想乔西·苏赫尔的境遇,如果他还保持着传统人类学者的研究方法,走遍美国各地,每天用笔记本和手机记录一两个用户记录,Etsy 公司不会聘用他,因为 Etsy 公司不会接受这样效率低下且费用昂贵的工作方式。有了会易通和谷歌环聊软件工具,一切都不一样了。虚拟畅游世界突然变得非常随意,不用再背负行李远途旅行了。苏赫尔每天早上 9:30 到达位于布鲁克林的 Etsy 公司总部,几分钟后就可以与位于多伦多的艺术家团体进行视频会谈,与亚利桑那州的客户取得联系。如此,整个世界都触手可及。 Etsy 公司总部的同事可以同步观看整个会谈过程,及时提出问题建议。科学技术发展确实淘汰了一些旧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创造了 20 年前并不存在的新工作岗位。 大多数职业机遇都是为有专业技术素养的人准备的,而专业技术素养并不是专心致志地花几个月的时间就能速成的,也不必非要有计算机学历背景。像 43 000 到 90 000 美元的年薪就很能吸引大学毕业生,与此薪酬匹配的工作都属于像管理、教学、销售和教育这样的行业, 1.4 亿名就业的美国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从事的是这些行业,他们组成了美国经济的基石。相反,涉及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劳动力仅占比不到 3%。优秀的软件工程师的薪水高得惊人,和著名运动员与明星的薪资水平一样,但对大多数能够找到工作的美国人来说,软件工程师绝不是最终的职业追求。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令人激动的新行业?许多数据中心确实具有洞悉空间的能力,可以使意见相左的人达成共识,我们姑且称之为“和谐行业”(the rapport sector)吧。但是,机器无法辨认含糊不清和灰色地带的信息,仍然需要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去接收机器感应不到的信号,以程序无法描述的方式去解读信息的演义。这就是“智慧经济”(the ingenuity economy)。我们甚至想要通过额外的标签来确认旧时代的通信工具在数字化时代的价值。《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和《罗摩衍那》(Ramayana)的故事,很久以来都是靠人类口口相传得以延续。只有文化以羊皮卷的形式传承下来,才能在今天用软件来做展示,进而满足不同的研究学习和展示的需要。 做这类设计首先需要具备探索精神,因为现在很多有趣的工作美国人此前从未接触过。就拿现今的职场来说,机遇很多,读者们不妨自己寻找或创造一个那样的工作,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的机会,在新兴公司和大公司中都有。旧的工作机会消失,新的就业机会不断出现,这需要我们有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新领域。 学着像乔西·苏赫尔一样,用开拓精神塑造你的职业生涯,你会对你的能力产生自信。同样重要的是,当意外发生时,你有足够多的经验和优秀的品性来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任何事。正如哲学作家艾瑞克·霍弗(Eric Hoffer)所说:“迅猛变革到来之际,未来是属于学习者的,他们会全副武装地从容应对从未存在过的世界。”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甚至到了 90 年代,新的职业领域层出不穷,职业生涯路径越来越不可预判,机遇稍纵即逝。欧文信托(Irving Trust)公司和斯佩里·兰德(Sperry Rand)公司不再将招聘管培生作为培养人才的途径。当今世界变幻莫测,在创新潮流中,足智多谋的人依旧掌握着职业主动权。借用麻省理工学院大卫·奥特尔的话说,当成功这件事以“决策力、直觉和说服力”为标准时,勇于探索的人定将胜出。 1.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迁移能力 2.如何练就跨行业间可复用技能 普利策奖得主多维度调研行业趋势,给年轻人的抓取变量之书 3.万维钢《精英日课》四期推荐、喜马拉雅荐读 4.万维钢作序 斜杠青年 郝景芳 李真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