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历史与我的瞬间
ISBN: 9787536091450
粱鸿,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作为方法的“乡愁”》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短篇故事集《神圣家族》。2012年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当代作家评论》奖”等奖项。
家的地理 夜晚黑黢黢的。天空一 动不动,乌青的蓝色,没有 星星,没有月亮,连空气都 是黑暗的。房屋后面那棵高 大的毛构树,四处张扬的枝 条覆在房屋的顶部,似一只 正向房屋内部窥探的怪兽。 凝神盯视,屋顶从黑暗中显 露出来,然后是倾斜的屋架 ,青瓦在黑暗中泛着一点微 光。接着,长长的房屋的轮 廓冲破阴影,矗立在我面前 ,笨拙而严肃。房屋是灰黄 的土的颜色,除了青的瓦, 木的门,一切都是灰黄的。 即使在黑暗中,那颜色依然 存在。万古长存。 我似乎站在另一个空间 ,充满迷惑而又清晰地看着 这房屋慢慢呈现,看那房子 里的人在活动。父亲和他的 一个朋友,坐在堂屋昏暗的 灯光下,抱着腿,整夜整夜 地聊天;母亲躺在后墙的阴 影中,永远躺着;姐姐们相 互拥抱着躺在那张唯一的大 床上,做着不知什么颜色的 梦;而我,因为麻疹,被幽 闭在由被单围成的狭小空间 里。足足一个月时间,不能 见光,不能被风吹,不能见 任何人。我学会了在黑暗中 识别事物,在黑暗中想象生 活,在黑暗中,把一面墙壁 涂满了字符。 黑暗逐渐褪去,弥漫在 我眼前心中的那团雾慢慢消 失,我看到了房屋旁边的那 个小厨房,看到了院子,院 子里的枣树、椿树、苦楝树 ,看到院子前面那更土色的 房屋和正在酣睡的邻居。然 后,我看到了村庄、坑塘、 湍水与更大的空间和时间。 在这广大的时空中,那笨拙 而严肃的房屋是我的家。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 的家,第一次意识到家的地 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