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女人(4)

天下女人(4)
作者: 杨澜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5.20
折扣购买: 天下女人(4)
ISBN: 97875452026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地球的女儿:廖晓义 杨澜:大家好!天下女人,我们在一起。欢迎收看本周的玫琳凯《天 下女人》。那我和柯蓝呢其实已经做过很多年的主持人,算是老主持人了 啊…… 柯蓝:我是资深,您是老。 杨澜:谢谢,你真会夸奖我,她老是给我扎小针。做主持人有几个忌 讳啊,特别是比如说现场直播的时候,你要控制现场的气氛,不能让它失 控,所以有的时候呢,你就不能把话筒轻易地交给一个受采访的人,就是 做环保的人,为什么呀?因为我遇到过好多次现场直播,导演说这地方啊 ,只许让嘉宾说一分钟到一分半,一分钟到一分半,也就说两百多个字就 完了。但是因为平时做环保的人,第一个,他们很有激情,他们有很多要 说的;第二呢,咱们这环保问题的确比较多,所以他们可说的东西也很多 ;第三呢,他们平时没有说话的平台,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机会那就说啊, 可劲儿地说啊,能说一小时。然后我恨不得就把那话筒,我说你给我,我 也是面部微笑啊,很温柔地使暗劲儿,手里使劲儿,给我给我,然后他说 ,好,谢谢,好,谢谢……他又拿回去说。我说,好,再次感谢他……又 拿回去了。 后来我发现遇到做环保的人,这话筒不能离开手,而且我这手拿话筒 这样杵给他说,然后随时拿回来,好,非常感谢,请您回原座去……这是 一个经验。在做环保的人当中,我特别要留意的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位嘉宾 ,因为她要一旦把我的话筒夺过去,基本上我就可以不说了。我们掌声有 请地球村的创始人——廖晓义。 柯蓝:谢谢,廖老师,你好!你好!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节目, 欢迎您。 杨澜:你可能都不记得了,后来我就想的确是,在中国做环保呢,这 种生存的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到的问题呢又是痛心疾首,所以拿着话筒 的确不能轻易松掉。 廖晓义:我给地球村的说了,我给我们的工作人员都说,凡是没有说 话的,如果你不说话等于你不存在,这个很简单。 杨澜:就原则上,我说故我在。 廖晓义:对。 柯蓝:就是非要让大家知道我的存在,而且要让自己的声音给更多的 人可以听到。 廖晓义:因为在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声音真的是太弱小了,所以一 旦逮着机会就赶快说。 杨澜:十二年前呢,廖晓义放下了自己的博士学位,退掉了绿卡,决 定回国。她当时的理由就是说,这世界上并不缺少一个博士,但是中国的 确缺人做环保,所以她回来了。从一位学哲学的研究人员,然后也可以有 充分的机会在收入颇丰的跨国企业,或者是在一些收入很好的一些企业里 工作,但是突然一下做环保这事,你自己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 廖晓义:生存状态我觉得我已经很满足了,人嘛,就是应该说冻不着 饿不着,就是基本需求就可以满足了。 柯蓝:刚回来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个很大的反差? 廖晓义:刚回来的时候,当然办那个地球村很难嘛,开始一两个人、 两三个人……我当时在中央台七套开播那个叫《环保时刻》的节目,每星 期要出十分钟的节目。我就一个人,再加上半个临时抓的摄像……所以做 起来很难,那么经常去蹭机房了,去想办法,就是找一点这种机会,溜进 去赶快编一点。被人赶出来的时候搞得人很狼狈,那个时候,十几年前嘛 ,我们经常去采访,人家都说我们超前了十年。现在看来那个时候是超前 了一点,你看现在环保那话题不是就比较热闹了嘛,现在环保已经成为一 个主流话题。 杨澜:当时是一个边缘话题,又是一个民间的环保机构来做事就显得 更边缘了。 廖晓义:对,我记得当时我在一个大机关看见有一个民意调查,就是 说中国人最关心的十件事,但是里头没有环保,当时是1997年。我们在当 时好像有七所大学,在那个叫理工学院的院校,我们搞了一个什么捐赠, 有个企业捐赠垃圾箱。把大学生弄来做垃圾分类的时候,有一个人冲过来 ,说,就是你们这些人把这些孩子教得不务正业,大概是说没有好好去学 习,成天来干这些事。然后我就冲出去,就跟他对吵起来了,我也忘了说 些什么了…… 杨澜:你要吵起来,大概也是挺凶的样子啊。 廖晓义:穷凶极恶,我说。 杨澜:所以当时的这种环保的意识不是很普遍的,那同时呢,那种经 济上的生存压力又是眼前的事。你的地球村好几次都面临经济上不能维持 的状况,最窘迫的时候到什么程度? 廖晓义:基本上每年的那个……就到了青黄不接……特别是春节、过 年那一段时间。 柯蓝:年关,年关。 杨澜:对,杨白劳似的。 廖晓义:基本上都是发半薪这样子,有差不多四五年吧都是这样。本 来薪水就不高,再发半薪……你看我们大学,就是好像是北大的高材生到 我们那儿就几百块钱,还半薪他就没办法活了。 杨澜:还不如保姆的钱多呢。 柯蓝:有没有觉得自己支撑不下去的,就是在精神上觉得很苦闷的这 种事情? 廖晓义:不知道,有的时候我自己都解释不了,就是再难的时候好像 也没想过退。 杨澜:从来就没有想过。 廖晓义:没想过,因为其实本来有很多的……应该是有很多的机会, 好像就没有想过。也许在国外一些经历吧,不光是在美国,在美国碰见了 很多像非洲啊、印度啊、肯尼亚的这样一些,很多都是女人。她们都是做 NGO的,就是做民间组织的,恐怕某种意义上也是被她们的一种精神所…… 叫做感动吧,或者说是激励。 杨澜:你知道吗?其实你可以去做一份相对高薪的工作,然后来养这 份职业,业余时间做做啊,也就行了,你没有这个义务说你要来全职地做 这样一件事情。 廖晓义:但是如果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地球村,尤其是不会有地球村的 今天了。 杨澜:我们的导演很有意思说,杨澜,我们决定把一个地球仪放在桌 子上,因为廖晓义看着地球仪感觉……我说感觉像见了妈妈吧?大概是因 为她被称为是地球的女儿嘛,也曾经获得过很多国际的大奖,像“苏菲” 国际大奖等等的……你看到这个地球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冲动 ? 廖晓义: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是地球的女儿,或者是地球的儿子。我 们总是说好像妈妈、母爱,怎么样……其实我们现在离开我们的父母还能 活吗?我看那么多人不都离开父母活着吗?但是你要想,你要是离开地球 母亲……真的,一天,让你不呼吸,别说一天了,多长时间人就会窒息嘛 。没有水,没有所有的这一切你都不能活。 人怎么会……奇怪了……我倒觉得好多人觉得我不正常,可是我怎么 觉得我挺正常的?我只不过是懂得这么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嘛。 P3-6